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一九一四年,那場太魯閣族與日軍的浴血大戰

$
0
0
作者:金尚德 甲午戰爭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結束了清廷在臺二百一十一年的統治,臺灣自此紀年改元、開始進入日本帝國統治時期。不同於清廷的消極領臺,日本政府急於對這塊帝國的第一個殖民地,進行積極開發與有效管理。於是在臺灣各地的反抗勢力逐漸瓦解之後,臺灣總督府也逐漸建立起行政架構,並開始進行施政。而此時全島尚未納入國家體制的區域,就僅剩下廣大的東部山地地區。 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日軍由卑南登陸,蹈循陸路由南向北進入東部後山,與外太魯閣地區展開接觸。延續了漢人的指稱,這條由太魯閣群山之間流出的山溪,被來到的日人稱為「塔次基里溪」(タッキリ溪)。 這一年冬天,旋即發生了日軍監視哨被族人包圍殲滅的「新城事件」,十三名官兵全數罹難。這個事件震驚了總督府,也是日後無數衝突的開端。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同年,發生了包括花蓮港支廳長等行政官員在內,共二十五名日人被族人馘首的「威里事件」。 從此,總督府開始改變「理蕃」政策,積極準備討伐太魯閣人。這位陸軍將領出身的新任總督,亟欲打破臺灣山地這種「領而未治」的情況,更將「理蕃」視為任內施政重點,在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提出「五年理蕃計畫」上奏日本天皇。其施政的區域,主要放在「北蕃」的泰雅等族群,並以討伐太魯閣地區的「太魯閣蕃」作為結束理蕃計畫的重點軍事行動,這個計畫旋即奉准實施。 相較於其他蕃地,日本總督府對於太魯閣的地理認識也屬較晚。遲至領台近二十年之後的大正二年(一九一三),總督府在「五年理蕃計畫」中的「太魯閣討伐」戰爭前夕,對於太魯閣地區的相關地理知識仍是一片空白。總督府亟欲瞭解內太魯閣山區的地理環境及各部落位置,為預定於次年展開的軍事大型軍事行動選定進兵路線,遂由蕃務本署計畫一系列太魯閣周邊的高山探險、與地圖測繪計畫。 蕃務本署的製圖測繪隊伍分別由警視山本新太郎率領,自霧社進入合歡、奇萊山方面,測量塔次基里溪上游的內太魯閣群;另由警視山口良三郎率領,自能高主山方面,測量木瓜溪流域的巴托蘭群;以及由沿海及立霧溪口地區、木瓜溪口地區進行遙測。其中的合歡、奇萊山、能高主山探險,係由西、南側的三千公尺高山,俯瞰測量外人從未履及的內太魯閣山地地區;最終據此繪製最初的目測圖、以及具體建議軍隊的進軍路線。 其中進入合歡、奇萊山方面的隊伍,以霧社東方的櫻峰為根據地,在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親自參與下,組織了一支三百餘人的軍事探險隊,順利登上了合歡山山頂;同時,另一支分隊由山本警視率領,自櫻峰根據地渡過濁水溪,攀登奇萊山北峰。在晴朗的天候狀況下,順利完成了立霧溪、托博闊溪上游的地形與蕃社位置測繪。其後於覆命報告中,山本警視具體建議了四條經由霧社經櫻峰根據地,進入太魯閣的可行路線: 一、濁水溪谷路線─由櫻峰沿濁水溪溪谷翻越合歡、奇萊山鞍部分水嶺,進入立霧溪上游。 二、奇萊北峰─由合歡山、奇萊山鞍部分水嶺,攀登奇萊山北峰「卡里亞諾敏」,再循奇萊山東稜下至托博闊溪南岸。 三、屏風山─經合歡山攀登屏風山,下降至托博闊社北岸。 四、立霧溪北岸─經合歡山繞行畢祿山南側,即立霧溪北岸,至西拉歐卡夫尼社。 十月間,探險隊陸續完成各地的測繪作業;隔年二月,蕃務本署再由南澳進入南湖大山方面,由總督府技師野呂寧測量陶賽溪流域的陶賽群;補齊了太魯閣北方這塊僅剩的測量空白區域。入侵太魯閣的軍事行動,已蓄勢待發、即將展開。 東西夾擊、峽谷烽煙─「太魯閣討伐」戰爭下的全面入侵 大正三年(一九一四),總督府動員了駐防全台的軍、警部隊共計六千餘名,在佐久間總督的親自率領下,分別由東、西兩側包圍太魯閣;萬餘名苦力挑伕,則絡繹不絕地將補給往來運送於集結地;萬餘人整裝待命,即將蜂擁進入太魯閣山區,展開「五年理蕃」計畫下的軍事進犯行動,全面引燃「太魯閣討伐」的峽谷烽煙。 立霧溪,這條曾經為族人延續命脈的大河之路,如今卻也無情地成為了侵略者入侵的孔徑。 討伐行動分別以合歡山、立霧溪口為根據地,西路由軍隊自合歡山向下壓制,東路由警察隊溯立霧溪仰攻,東西兩路同時入侵太魯閣。其中軍隊的行進路線配置如下: 臺灣步兵第二聯隊,下分: 「畢祿山支隊」:自合歡山根據地沿畢祿山東稜東下,為山脊路線。 「屏風山支隊」:自合歡山根據地攀登石門山、沿石門山東稜轉立霧溪北岸東下;此為入侵的主線與部隊主力,亦為軍司令部所在位置。 「托博闊支隊」:由屏風山南側東下托博闊溪東下。 「卡里亞諾敏支隊」:自合歡山攀登奇萊北峰,循其東稜線東下。 臺灣步兵第一聯隊「巴托蘭支隊」:由霧社,溯塔羅灣溪,翻越奇萊南峰至木瓜溪上游。 各路支隊將依路線東行,並伺機於塔次基里溪中游地帶會合。兩支步兵聯隊均各自配屬工兵,並由南投廳警察支援築路作業,將進行沿線的道路開鑿,與臨時設施,如棧道、木梯、橋樑的應急構工;以求通過這個山高嶺峻、斷崖遍佈,又無路可通的未知境界。 此外,警察隊則分別由立霧溪口、三棧溪口、木瓜溪口溯溪進入山區。其中在立霧溪方面,警察隊將於進入太魯閣峽谷後,至三角錐山附近與軍隊完成會合;如此多路龐大的軍事部署,為的正是強硬打開自古與外界隔絕的太魯閣蕃地。 五月底,軍隊分別自畢祿山、合歡山、屏風山與奇萊山南峰出發,向東俯攻而下。由徵用自太魯閣人發源地的西部托洛克人所組成的「蕃人隊」為嚮導,循著太魯閣人移民東遷的路徑,翻越奇萊大山,首先攻下了托博闊社。昔日先民東遷的「初到之地」,而今卻也成為異族征伐下,陷落的初到首站。而警察部隊在攻克沿海外太魯閣部落後,順著塔次基里溪與木瓜溪谷進入內太魯閣地區,多路夾擊太魯閣人。 軍隊大致沿著溪路進軍,運用火砲遠距攻擊以及步兵逐戶進逼,順著塔次基里溪逐一攻下各社後,再焚燬屋舍、蹂躪作物,進行焦土作戰。另一方面,太魯閣人則據天險力守,埋伏突襲、或設陷阱游擊騷擾,以阻緩日軍攻勢。彼此雖互有進退,然而實力相差甚鉅。蜂擁而至的日軍,猶如春暖雪融的塔次基里溪,任憑山高嶺峻亦不足為懼;彈盡糧絕的太魯閣人,則如秋涼飄落的紅葉,零落溪上終隨大江東去。 塔次基里溪畔的戰事進行了半個月,軍隊已經順著溪流陸續攻陷了卡拉寶、西拉歐卡夫尼等大社。六月十四日,軍隊動用砲兵支援,兵分兩路圍攻古白楊,在猛烈的砲擊下部隊逐步挺進,激戰後終於攻陷了這個內太魯閣的第一大社。族人倉皇奔逃後,留下廢棄的耕地,與傾散的家當,進入社中的軍隊開始火焚屋舍,滾滾濃煙遮蔽了天日,昔日峽中的強大族社,如今,在直衝雲霄的烈焰中,只見滿目瘡痍。 六月二十一日,軍隊的砲兵攻上了塔比多(今「天祥」)後方,一座稱為「饅頭山」的山頂,峽谷下游諸社悉在砲火射程下,太魯閣戰事的勝負至此幾乎已告底定。不久,軍警部隊在布洛灣附近完成會師;八月,總督府在西拉歐卡夫尼舉行托博闊等八社歸順儀式。同時,也宣告了太魯閣人被迫接受殖民的開端。 作者簡介 金尚德,1966年生,童年寒暑假均在花蓮外祖父家度過,開始對山產生濃厚的情懷。曾任職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花蓮第一信用合作社,現任財團法人門諾基金會財務部主任。在忙碌的銀行與財務工作之餘,熱衷原住民文化、田野調查,登山足跡踏遍太魯閣高山溪谷間。國立東華大學族群文化學系碩士畢業、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社會學會「臺灣社會學會論文獎」、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學研究獎」等學術榮譽。1999年結合踏查成果,開闢網站「東部中級山岳探查誌」,榮獲國科會「推薦心靈網站優良好站」;2000年於金鼎獎雜誌《東海岸評論》開闢〈花蓮山誌〉專欄。 本文收錄於玉山社出版《百年立霧溪:太魯閣橫貫道路開拓史》第二章〈浴血抗敵,討伐征途〉。 更多故事: 【三國蜘蛛網】人妻殺手曹孟德 2015-05-04 10:17:37 1 【神北克漫畫工作室】國奴──第一話 2014-11-20 16:03:20 1 理想主義的燃燒──日本時代的「台灣青年」如何反抗統治者? 2015-05-04 00:23:59 1 統治者的進化:日本總督府如何籠絡台灣人心? 2015-05-08 17:58:48 1 【說書】有沒有《真實的滿洲史》的八卦? 2016-01-24 09:00:55 1 過年的由來:追溯一段臺灣人神相挺的古老故事 2016-02-07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