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古老帝國的崩潰:奧斯曼的黃粱夢(五)

$
0
0
作者:卡羅琳.芬寇爾(Caroline Finkel) 一八六五年,一個名叫愛國聯盟的祕密社團出現,雖然規模不大,組織鬆散,卻是一個有影響力的異議份子團體,其成員後來被稱為「青年鄂圖曼」(Young Ottomans)——鄂圖曼就此經歷一種新的經驗,有史以來第一次,一種政治理念興起,逐漸在公共領域內轉變成行動。不像過去的不滿份子——諸如十七世紀安那托利亞的失意政客,或長期以來的禁衛軍,或草莽人物如帕特羅納.哈里爾(Patrona Halil)及卡巴克西.穆斯塔法(Kabakçı Mustafa)——這些人都是知識份子,有好幾人還服務於編譯局,包含各式人等,舉幾個例子,如詩人兼新聞記者納米克.凱末爾(Namık Kemal)、克赫迪夫伊斯梅爾之弟穆斯塔法.法哲帕夏、新聞記者塞納西(Sinasi)貝伊及阿里.蘇亞維(Ali Suavi)、詩人齊亞(Ziya)貝伊(後為帕夏),把這些人結合起來是一種願望:形成一種愛國的鄂圖曼認同,如同他們在歐洲所見到的那種民族認同。儘管他們在共同綱領的最基本問題上有所分歧,政治理念也不一致,但青年鄂圖曼卻有一個共識:改革必須在伊斯蘭的架構中進行。 一心想要消弭傳統所衍生的社會區隔,一八五六年的一代深知,對帝國的效忠必須要有一個新的基礎,以阿里帕夏為例,他明白帝國如果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他在意的特別是非穆斯林——他們就會另尋出路。如同青年鄂圖曼的看法,他及同僚心目中的愛國主義,若要能夠化解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同胞間之緊張關係,其基礎要取法歐洲,亦即後來所謂的鄂圖曼主義,對國家效忠是以平等的公民權為基礎,取代種族與宗教的忠誠——但青年鄂圖曼所強調的卻不同,對他們來說,政治人物現在的作為只是在拋棄鄂圖曼國家的伊斯蘭成分,拚命討好列強,向鄂圖曼的基督徒讓步。 青年鄂圖曼主張,「鄂圖曼主義」並不能夠保證帝國的統合,阿里帕夏的處方——開明專制與好政府——並不足以擄獲基督教人民的分離主義傾向。他們認為,政府最理想的形式與其說是參與式的立憲自由主義,不如說是一個將歐洲啟蒙運動根植於伊斯蘭內部的產物,強烈主張繼續以伊斯蘭教核心價值作為鄂圖曼政治文化的基礎。新的報紙媒體是青年鄂圖曼宣揚理念的論壇,肆無忌憚批評政府及歐洲列強,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則是檢查及放逐。一八六九年,法德帕夏去世,一八七一年阿里帕夏去世後,放逐的人獲准返回伊斯坦堡。 青年鄂圖曼以伊斯蘭思想為基礎的價值,讓勢力消退的教士階層再度抬頭。世紀之初,在塞利姆三世的改革措施中,高階教士成了過街老鼠,到了一八二六年,在壓制禁衛軍及新軍的組成上卻成了馬哈茂德二世的助手。但在同一年,一個新的政府部門成立,將有利於教士階級的虔誠力量集結了起來,隨著馬哈茂德在位後期的進一步官僚體制化,一八七三年伊斯蘭謝赫分署辦公,遂將此一官方職權限制在宗教事務上。此外,隨著世紀的推移,新法先後推出——譬如一八四○年的刑法及一八五○年的商業法,特別是準備在一八六○年上路的民法——影響所及,更限制了伊斯蘭律法在家庭、繼承及婚姻上的權責範圍。至於教育,傳統上是教士階層壟斷的另一個範疇,十八世紀首次出現神學院以外的教育,技術取向的專業學校成立,訓練陸軍及海軍人員。十九世紀當中,這類學校數量與類別持續增加,一八五九年成立行政學校,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兼收,一八六八年成立格拉塔薩雷高等學校(lycée of Galatasaray),也是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兼收,兩者都是在培養技術官僚人才,後者原是訓練皇宮事務人員的學校,成立於十六世紀。 但這只是少數人的教育;秩序重整的改革者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要教育大眾。銜接小學與進專業學校之間空檔的學校,一八三九年之後成立的不多,只有少數人受惠,旨在「打造人民成為公民」的普及教育計畫要到一八六九年才出現。整個計畫規劃了一整套小學、中學及更高教育的體制——一八六九年雖然未能成功推動,一八七六年阿布杜哈密德二世(Abdülhamid Ⅱ)即位才付諸實施——但也進一步限縮了教士的功能。但話又說回來,秩序重整改革,由於人才不足,加上針對教士本身的改革並不多,教士繼續掌握各個領域的司法職位,在教育的傳統體制中固然保住了地位,即使在平行的現代體制中,也還是有著極大空間,舉凡宗教、律法、阿拉伯語及鄂圖曼語這類課程,都是由他們授課。教士繼續在政府裡扮演角色,改革就受到伊斯蘭保護傘的牽制,教士躍躍欲試,甚至想要參與現代化的進程,只不過時至十九世紀,重大創新較少受到質疑,相較於前幾個世紀,反對改革的阻力已經大幅減少。 新鄂圖曼民法的工程持續多年。其掌舵者,知識份子、政治人物兼歷史家阿哈邁德.薩夫戴德(Ahmed Cevdet)帕夏,身兼教士與改革者,一心想要登上教士生涯的伊斯蘭謝赫高峰,但受到對手的阻攔,一八六六年,年方四十,不得不轉而從政,進入公務機關,這反而使他長期浸淫伊斯蘭律法及文化的才學有所發揮,繼續貢獻於鄂圖曼政府的重整。在他的心目中,改革是一個使伊斯蘭與西方科學及技術觀念整合的過程。這在過去是改革者心嚮往之的目標,於今不同的是,改變的要求已經為統治階層廣泛接受。但仍有人認為,輕率模仿西方模式是危險的;阿哈邁德.薩夫戴德的綱領本質上保守,主要就是要讓這些人放心。但兩難仍在:到底要西化多少,哪些才是要西化的? 阿哈邁德.薩夫戴德帕夏師承列西德帕夏,這一層關係使他的作品充滿西方理念與習慣的色彩。當時有說要採行法國的民法法典,但批評者說,這樣的移植太過於扞格,結果這一派獲勝:新的民法應以熟悉的伊斯蘭律法為基礎。新的民法與以前所用的伊斯蘭律法不同之處在於:新法是一項國家的律法,是要用於全民的,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一體適用。事實上,非穆斯林對伊斯蘭法庭並不陌生;他們往往有自己的法庭,但若預知伊斯蘭律法的判決比較有利,就會訴諸伊斯蘭法庭——譬如在繼承案上,伊斯蘭律法會把死者的財產定額分給個別的子孫,而不是按照死者的意思分配財產。民法草案彙整了伊斯蘭的司法判例,整理出一千八百五十一條,提出一個分門別類、明白易懂的版本;新民法一改伊斯蘭律法的作法,明文規定不得以個人的詮釋及評斷為裁決基礎。法案草擬者將伊斯蘭律法描述為「無際無涯之汪洋」,文中陳述此一工程之浩大,因其歷經悠久之鄂圖曼歷史,資料文獻浩瀚,深不可測,遠非現代化精神所能涵化。儘管阿哈邁德.薩夫戴德帕夏苦心孤詣,仍有人不吃他這一套;一八七○年,保守的哈珊.費米(Hasan Fehmi)阿凡提接任伊斯蘭謝赫,雖然為時不長,將整個計畫納入自己的權責範圍,促使阿哈邁德.薩夫戴德帕夏去職,其反對西方文化價值輸入,態度強硬至此,充分反映了當時其他教士的看法。 在重整改革未能落實到政府制度,充分發揮效果之前,伊斯蘭始終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無論公共與私人生活皆然。限制教士階級在政府事務中所扮演的角色,秩序重整的進展緩慢,弄到最後連教士的存在理由都引起質疑,如此一來,卻提升了他們宗教角色的重要性。一個現代作家如此說伊斯蘭:「要麼就徹底斷其生機,但絕不容質疑,世俗的改革只會使伊斯蘭更為『伊斯蘭』……如今,在人們心目中,此一理所當然的文化核心,其重要一如伊斯蘭的崇拜儀式,是伊斯蘭的象徵。」當舊秩序成為過去,人們才了解秩序重整幾十年下來失去了什麼,覺得陷入了一個陌生地,自己的文化價值不再流通,換句話說,這種沒有方向感的癥結,並不在於工業革命以各種方式衝擊他們的生活,物質環境轉型以致步調改變所致。鄂圖曼文化核心的伊斯蘭「精髓」,才是青年鄂圖曼所要強化及捍衛的。 阿里帕夏死後,對下放返鄉的青年鄂圖曼來說,京城並不如他們所想的那樣是自由的天堂。阿里與法德架空蘇丹,擅自作主:一八六三年,蘇丹繼位不久,他們打算實施一項平衡預算的財政措施,阿布杜拉濟茲不同意,他們便結合周圍的維齊爾以辭職為威脅,一場意志力的戰爭打下來,大維齊爾短暫換人做之後,阿里再度回鍋。不過話又說回來,他們的專擅後繼無人,兩人去後,在長期以來擁護君權至上的新任大維齊爾馬哈茂德.納迪姆(Mahmud Nedim)支持下,阿布杜拉濟茲收回國家治理大權。馬哈茂德.納迪姆原來與青年鄂圖曼有志一同,堅持伊斯蘭為鄂圖曼的國家精神,至此分道揚鑣。 儘管法德帕夏與阿里帕夏用心良苦,到一八七一年,鄂圖曼帝國的財政已經病入膏肓。隨著一八三○年代末期商業協約的簽訂,以及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政府首度尋求外國貸款,與歐洲的貿易增加,一八四○年代帝國的第一家銀行成立。實施改革,經濟建設,加上鉅額貸款,所付代價沉重,負債急遽上升。蘇丹阿布杜拉濟茲在位期間,尤其注重海軍的建軍,一心想與法國及英國並駕齊驅,到其在位的最後一年一八七六年,艦隊總共擁有二十艘戰艦、四艘前列艦、五艘驅逐艦、七艘輕型護衛艦及貨船四十三艘。第一條短程鐵路——位於伊茲密爾地區的切爾納沃德(Cernavoda)及多瑙河地區康斯坦察之間——鋪設於阿布杜梅西德在位期間;阿布杜拉濟茲擴充鐵路網,特許一家奧地利公司興建擬議中的伊斯坦堡─巴黎線,其中的伊斯坦堡至索菲亞線於一八七三年動工,同時動工的還有伊斯坦堡至伊茲密特的一段。隨著安那托利亞、魯米利亞及敘利亞的道路改善及興建,國內交通進一步強化;商船運輸貨物於帝國長距離的海岸線及大河如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電報系統啟用於克里米亞戰爭期間,隨後擴充深入各行省。隨著交通網絡快速發展,歐洲商人需求孔急的貨物如農產及礦產,輕易就可以從產地運往工業西方的資本家市場。 秩序重整的衝擊,加上本身前所未有的向世界其他地區曝光及轉變,過去清楚明白的事情,曾幾何時都成了問題,對鄂圖曼的認同感也開始動搖。整個穆斯林社會——從青年鄂圖曼的知識份子及教士階級,到政府向非穆斯林農民讓步,顯然也沒有帶來任何改善的農民——都隱隱感覺到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而一八七三年國際股票市場崩盤更是雪上加霜,鄂圖曼政府甚至告貸無門。加上整個安那托利亞水澇旱災肆虐,死亡無數,大傷國庫稅收。一八七五年,政府無法應付債務償付,宣布延期償還。 本文收入《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奧斯曼的黃粱夢(全三部)》 內容簡介: ◎人類歷史的瑰寶 由迷霧夢境中冉冉崛起的帝國史詩,橫跨三大洲,穿越七個世紀,世界史上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帝國之一。 ◎第一本完全呈現鄂圖曼帝國的書 探索中東問題的根源,打破西方與穆斯林之間相互認知的鐵幕,任何希望瞭解現代世界的讀者都應該閱讀這本書。 更多故事: 台灣.民族.主義:史明歐吉桑的革命人生(中) 2016-01-28 01:58:45 1 【國父「們」的故事】 武昌起義篇(11):錯愕的轉折 2015-12-18 13:36:07 1 【說書】臺灣大轟炸的歷史記憶:讀《空襲福爾摩沙》和《米機襲來》 2016-01-15 09:00:05 1 肉慾橫流:被遺忘的歐洲建築史(三) 2015-12-07 09:00:54 1 難以言喻的癖好:讀安伯托・艾可著《無盡的名單》 2016-03-09 10:00:00 1 從模仿遊戲到U-571:圍繞著Enigma的各種電影與歷史故事 2015-04-07 06:02:00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