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新加坡的建國之路──李光耀的思維與人生

$
0
0
作者:陳加昌   星光計畫 李光耀向來憂慮的,也是他以前多次公開說過的:「不能像一九四六年緬甸民族英雄翁山將軍那樣,開會時發生整個內閣成員都被射殺的事情。」 新加坡獨立後差不多一個半月,印尼發生蘇卡諾總統的侍衛長溫東上校引發的一場「九.三○」印共政變,一夜間有六位極高級反共將領遭受殺害。 向來對個人安全很敏感的李光耀,一聞印尼總統的貼身守衛長做出這種事情,立即對自己和重要閣僚的安全加倍戒備。他即刻更換住家的衛隊,改由辜加兵看守,迄今半個世紀。新加坡的主要戰略據點,現在還有辜加兵的蹤影。 建設國防用盡苦心 現在先談國防建設的話題。 國防是新加坡獨立後的最大憂慮。李光耀痛感新加坡在國防上不能「獨善其身」,擔心的莫過於是來自周圍國家的威脅。 據說當時新加坡的國防構想,不大願意接受英國傳統的軍事取向,擔心以後會過於依賴他們。另一方面,也有一個說法:英國不大願意訓練新加坡的軍隊,因為英國在大馬的經濟利益遠比新加坡要大,開罪大馬是極不明智的。第二個說法可能性較大。 新加坡此時不會去求美國。美國當時正為越南戰爭困住多年,獨立之初又發生李光耀拆穿美國中央情報局企圖收買新加坡一名警官的隔洋外交風波。而且,有家裡親人就醫問題,李光耀也譏笑過美國文化沒有深度,認為美國現實得很。 新加坡也試探澳洲、印度、泰國,連中東的埃及都在名單內。但這些國家有自己的政策,雖表示同情,實際上態度是冰冷的。 在沒有國家可以幫忙的情形下,李光耀考慮到以色列。一位上校顧問及一組軍事專家來了一陣子。經過政府深一層考慮,發覺不是辦法,因為周圍大多是伊斯蘭教國家,很反以色列。長遠來說,這對的外交政治皆非上策。 以色列在極度機密下還是來到新加坡,為新加坡提供專家和設備。雖是一組龐大的專家到來,但地理環境不同,效果不十分理想。他們是猶太人,處處著眼於生意經,斤斤計較,能否經得起考驗仍是個疑問,其可靠性受到懷疑。 至於以後,以色列有各種高科技的軍事配備與武器,通過新加坡港口與第三國的互動,算是商業行為,這又是另一回事。 這個時候,新加坡想到另一個反共國家大韓民國,在韓國訓練國軍的話,對中國來說,其敏感度會比較低。韓國也樂意提供地點訓練新加坡的軍隊。經過評估,有幾點需要認真考慮: 一、氣候方面不適合南方長大的孩子,秋冬天季節與新加坡氣候可以相差四十度; 二、地形也不適合; 三、政治上,朝鮮的局勢一直在動盪,朝鮮和南韓軍事尖銳對立,捉摸不準朝鮮的動向; 四、軍事上,萬一朝鮮對南方發動軍事冒險,在那裡受訓的國民服役新兵的安全是政府的最大憂慮。 那個年代,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現領導人金正恩的爺爺)對南方虎視耽耽,七○年代幾度派遣突擊敢死隊滲透進首都漢城(現首爾)暗殺總統朴正熙(現任女總統朴槿惠之父)未遂。 一九七四年,因為日本赤軍連在新加坡鬧事(拉裕渡輪事件),李光耀總理曾致電金日成請求協助。朝鮮當局回電說金日成主席不在平壤,聯絡不上,回絕李光耀的電報。 想到台灣願幫忙 建設國防走投無路,於是想到台灣、考慮台灣、轉向台灣。台灣華人眾多,又是反共國家,對新加坡不會有野心。地形、語言、文化、氣候、生活習慣,各種條件樣樣符合,說它是新加坡的天時、地利、人和,加上相同血脈,真是上天所賜! 失去聯合國會員國身分後不久,台灣一下子失去三十多個友邦,頗感孤立,差不多是同一時候,正如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台灣早年因為孤立而渴望和新加坡建立關係,我們這方面則急於避免軍事訓練上完全依賴以色列,初步討論從一九六七年開始,台灣委派一個高層代表來⋯⋯」 這項安排是你情我願,新加坡最終達到目的——「星光計畫」。 李光耀的回憶說:台灣曾多次暗示要新加坡在外交上給予台灣某種形式的承認做為回報。但是在這問題上新加坡不能讓步。 差不多同個時候,聯合國提出投票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會員國的議決案時,台灣要求新加坡若不能支持台灣,至少棄權不投中國的票。結果,新加坡投票支持中國入會。不過在驅逐台灣的議案時,新加坡棄權。這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 儘管如此,新台關係是往肯定的方向前進。 台灣空軍「舉世無雙」年代 新加坡確是獨具慧眼找到台灣,而且也得蔣介石父子慷慨關心,未過於考慮本身在台灣海峽的國防安全,馬上答應借調飛行員。 此時的台灣海峽局勢還是不穩定。國軍飛機日夜在上空巡邏,時常與共方飛機發生遭遇戰。 在那個年代,世界上哪有第二個國家有「實際作戰經驗」的空軍?自二次大戰結束及韓戰空戰結束後三十年來,只有台灣的海空軍還繼續在作戰,空軍強大可說舉世無雙! 台灣空軍的成長,可分三個階段來看。一九二四年第一批中國空軍到法國受訓開始。實際作戰由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算起。 當時,日本空軍飛行員已具有平均一千小時的飛行時間,中國空軍只有兩百多小時。八年抗日戰爭中,中國飛行員死傷過半,當時的飛行技術不如人,靠的是誓死捍衛國家的精神,用的是老舊式飛機,而日本在戰場上投入連美國空軍初期都害怕的零式戰鬥機。到了戰爭後期,中國空軍有了美國的援助(陳納德的空軍志願隊),才扭轉了空軍的劣勢。日本已占不上便宜了。 日本戰敗,接著是國共內戰,到一九四九年撤守台灣,內戰持續,台灣海峽上空可說是危機四伏。碧血長空經驗二十多年,日夜對峙的情形,和韓戰情形差不多。 這個時候的台灣空軍已有五百多架飛機,一千多名現役飛行員,而他們的平均飛行時間已有兩千小時,比其他國家的空軍還多。 難怪一位教官說:「懂得借用台灣的空軍是高度的智慧。」 這些擔任空防任務、巡邏台灣海峽的熟手,有幾位曾經打下共方米格十七型的飛官,被選中飛來新加坡當教官。時任空軍總司令的賴名湯將軍,擔心如此一來會減弱自己的實力而感不安,但他的看法不為蔣經國接受。 但是李光耀回憶錄(頁六二四)透露「渴望在台灣訓練我們的空軍機師和海軍軍官⋯⋯」的要求,台灣方面卻說了「不」。 基於戰略安全,當時台灣海峽的情勢與兩岸仍在軍事對峙狀態中。台灣認為,凡在台灣受訓的外國軍人必須換上國軍的制服,正如台灣的教官來到新加坡同樣改穿新加坡的軍服一樣。 換上國軍軍服不是很重要的事,問題是空軍海軍在台受訓,均須在島外海面和上空作業。行軍暗號、口令、軍隊番號及通訊閃光訊號、密碼、目標、佯動、佯攻種種都在狹小的海峽容易給對方雷達測中,瞭解台灣作戰空圖,對台灣的海空防務便顯出其漏洞來,容易給對方潛進滲透,對台海的安全有很大的威脅。 另使台新雙方關心的是,新加坡空軍一旦在海峽上空或是海軍在海峽一帶訓練演習,以台灣過去的經驗,與共軍在海或上空遭遇而互相開火是時有的事。空軍飛行時速超快,在狹窄的海峽上空相遇時,不易辨認是新方空軍或是台灣空軍。對方空軍此時操作辨認的時間也緊迫不多,生死僅一刹那,擦槍走火或搶先開火都是任何一方必要的。 考慮到新國空軍在台受訓的安全,台灣婉拒在台訓練新方的飛行員。新方同意。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之《超越島國思維:李光耀的建國路與兩岸情》  這既不是故事、也不是深喉嚨, 這是一名和李光耀有近距離接觸的新聞記者 在動盪歲月中見證李光耀的崛起、政治鬥爭、 獻身建國大業而書寫的真實歷史記錄。 「我已耗盡一生,付出很大努力,建立這個國家。我再沒有其他事要做了。」──李光耀 更多故事: 誰與魔鬼打交道:十七世紀美洲大陸,一起女巫審判引發的風暴(2/3) 2015-03-05 16:29:08 1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