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司馬遼太郎紀念專輯】「幽暗中的華麗」──讀《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

$
0
0

司馬遼太郎於後記言:「雖然嘴巴裡一直念著:『討厭暗殺這種行為』」,可是這一年下來也完成進數百張的稿紙。暗殺者的定義是:沒有任何暗示或警告,突然出手襲擊對方,或始使用詭計置人於死,這樣的人可說是最卑劣、下流了。雖然我認為「為天下人的利益,不得不死」的觀念,在客觀角度上來看一點根據也沒有。但是這可能是我這種生逢太平盛世的讀書人,才會有的囈語吧!有時候,歷史還是靠血染成的。所以即使我們不願意,暗殺者與被暗殺的人,都仍是歷史的寶貴遺產。我希望能從這個立場,重新審視幕末的暗殺事件,並嘗試以小說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

雖是以小說的形式,但在歷史考究上,司馬遼太郎先生仍舊維持他一貫謹慎認真的態度。


Untitled

《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上卷(左)與下捲(右)。


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分上下兩冊,各篇章標題為「櫻田門外事變」、「怪傑八郎」、「花屋町的襲擊」、「猿路口的血鬥」、「斬冷泉」、「祗園舞台」,以上為上卷;下卷則是「土佐夜雨」、「逃命小五郎」、「大難不死」、「彰義隊的算盤」、「火燒浪華城」、「最後的攘夷志士」。其中,講述清河八郎此人崛起到被暗殺經過的「怪傑八郎」,在1964年由松竹映畫改編成黑白電影「暗殺」,丹波哲郎主演。


1964電影「暗殺」,改編自「怪傑八郎」。
截取自電影畫面。


司馬遼太郎先生除「櫻田門外事變」外,都沒有選擇幕末歷史上知名的暗殺事件也沒有選擇任何與幕末四大人斬(意近中文的「刺客」或「殺手」)有關的故事。


故事描述的期間橫跨年號安政(1854~1859)、萬延(1860)、文久(1861~1864)、元治(1864)、慶應(1865~1868)以及明治初期。


牽涉到的大事件包含—【安政大獄(安政五年)】:幕府方主張開國所以壓制主張鎖國的尊王攘夷志士所進行的彈壓手段,加速了幕末極致動盪;【櫻田門外事變(安政七年)】:暗殺主導安政大獄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為幕末動亂揭開序幕;【第一次寺田屋事件(文久二年)】:薩摩籓的尊皇派被尚不想倒幕的籓政主導者島津久光鎮壓的事件;【禁門之變(元治元年)】;又名「蛤御門之變」,長州籓以「籓主冤罪向帝申訴」的名義出兵京都,與是圖阻止入京的諸籓在蛤御門附近發生戰鬥,長州籓戰敗,導致德川幕府對長州籓發動第一次長州征討,種下長州籓打著攘夷旗幟卻向西方學習新式兵武的遠因;【池田屋事件(元治元年)】:新選組突襲池田屋,屋內多位主要來自長州籓的尊王攘夷急進派重要人物被捕或被殺,「逃跑的小五郎」中的主角桂小五郎(明治維新後改稱木戶孝允)於此役中幸免於難;【近江屋事件(慶應三年)】:坂本龍馬遭到暗殺;【鳥羽伏見之戰(慶應三年)】:支持明治天皇的新政府軍與德川幕府的軍隊對戰,戰役以新政府軍全勝告終,是日本近代的一場重要戰役。


鳥羽伏見之戰浮世繪。http://goo.gl/dTozBL


每篇故事大綱我們就不一一贅述,我們來聊聊為何司馬遼太郎不喜歡暗殺事件卻又寫出這套《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這也是筆者在司馬氏一堆著名的作品不挑選其他著作,偏選這本在其著作中偏冷門作品的理由。


司馬氏問:暗殺被認為是改變局勢最快的手段?但暗殺真的改變局勢了嗎?


在書中,他僅承認第一篇「櫻田門外事變」,也就是暗殺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事件具有真正的影響力,其他的僅是幕末的眾多事件中的插曲之一。


櫻田門。


題外話,如今的櫻田門外正是日本的警視廳大樓,故現在也有人用「櫻田門」代指警視廳。


Keishi

日本警視廳。


司馬遼太郎先生是如此看待暗殺事件,而我閱讀《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後的看法是:幕末無止盡的暗殺事件,不僅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過分發揚,也是側寫幕末動亂是如何震盪以及紛擾的最佳寫照。


司馬遼太郎先生雖然用十二篇幅的故事講述立場、人物、派別、身分不同的暗殺事件,每則故事看似獨立,實際上卻是有脈絡可循。


整個幕末在立場上分成倒幕派跟佐幕派,佐幕派不用說就是支持幕府的,但倒幕派全不全然是推倒幕府者,還分成「尊王攘夷」派(追求政權奉還天皇驅逐外國勢力保持鎖國者)以及推崇「公武合體」派(孝明天皇之妹和宮內親王下嫁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一舉,便是此派行動的代表);而在派別上,京都有天皇,江戶有幕府,這原是很簡單的二元對立。


但幕府領轄下的各藩又動作不一,造成人物身分與立場更加混亂。譬如有守護京都的會津籓;尊攘及西化重鎮的薩摩、長州籓,還有因為籓內歷史緣故上級武士以及下級武士對立的土佐籓…等,加上脫籓的浪人們組成的各種組織,例如天誅組,以及為了反制脫籓投入尊攘派浪人而成立的「京都見迴組」(幕臣主導的守護京都組織)及「新選組」(或名「新撰組」,也是維持京都治安的一個組織)。


鳥羽伏見一戰後,尊攘派大敗幕府軍,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明治天皇重掌睽違的日本政權。然而明治初期幕府方還有「彰義隊」打算返擊,而天皇方則有「赤報隊」為維新軍探路,探聽各諸侯反應並提供協助。


幕末就是在這樣大大小小立場迥異的組織,立場上結合、分裂、合作,或各自堅持之下紛亂不已。司馬遼太郎先生透過《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將這樣的情況撰寫出來,而隨著篇篇故事的前進,我們可以看到,主張開國的幕府彈壓尊王攘夷志士的安政大獄,導致大老井伊直弼被暗殺後,整個幕末走向逐漸朝向尊王攘夷派的意志,最後「王政復古」,宣告德川幕府廢止,明治新政府成立。


明治天皇。


這個時候我們來看看十二則故事中的最後一則:「最後的攘夷志士」。


幕末,尊王攘夷的重鎮薩摩籓跟長州籓都曾受過西方船堅砲利的襲擊,切身領悟自身武力與外國武力的差距,於是開始與國外接觸、大量購買西式武器。尊王攘夷的主張只存在於表面,實際上尊王倒幕是真,攘夷則已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大政奉還後,明治初期便設立了接待外國使節的單位,這讓沒有感受到風向轉變的部分尊攘志士感到異常不滿,決定暗殺外國使節,而這決定也讓他們從受人尊崇的烈士,變成了冒犯新政府的危險人士,因逮捕入獄失去性命。


司馬遼太郎先生這樣安排十二則暗殺事件的順序,從主張開國的幕府彈壓尊攘志士,致使倒幕派藉由西式武器打敗幕府軍,鎖國或攘夷名存實亡,一心尊攘、自認為這是對朝廷忠義表現的志士死在新政府手上,何等諷刺!


幕末的歷史,或者說明治維新,都是踏著一流人才的屍體構築而成。當大功告成,享受其利的卻是動亂中躍不上舞台或者正好是在時機點上站在台上的二三流者。


下卷的「火燒浪華城」的最後提到:土佐籓志士,在後期躍上檯面的田中顯助,明治維新後成為田中光顯伯爵,在九十歲以後,有一次《朝日新聞》的記者問他:「閣下可否告知長壽的秘訣呢?」


顯助沉思了半响,大概是回憶起幕末那段風起雲湧的歲月吧!居然出人意料,以一付嚴肅的面孔吟詠著──


如果,有人問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我就這麼告訴他:因為我總是死裡逃生。


作者個人粉絲專頁:甯緒,Only


ning


本專輯為「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和遠流出版社共同合作的專題。
BN850

class='rpl rpl_slick'>



更多故事: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urrent'>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