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三國蜘蛛網】無用謀主與狗頭軍師

$
0
0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此句原典出自《漢書.高帝紀下》,漢高祖劉邦用以讚賞張良的才幹,成為我們對於「軍師」的最佳詮釋。 《三國志》所提到的「軍師」,隨著不同的情況,會有不一樣的定位。諸葛亮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但他的工作是「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明顯是後勤補給相關的職務。 同樣身為軍師中郎將的龐統,就比較像是我們大眾所認知的軍師,對於攻略蜀地一事,向劉備提出建言。但龐統卻因「進圍雒縣,統率衆攻城,為流矢所中」而死,還身兼軍隊統領,整個被拗很大。 除此之外,軍師也有督軍的色彩,甚至也可能僅是一個閒職,像是曹魏的大將軍軍師辛毗,跟蜀漢的中軍師楊儀。 從以上所知,軍師職責未必就是出謀劃策。就像立法委員未必要常常出席質詢官員,偶爾也會滑進Motel活絡民間經濟一樣。單指為主公提供策略、擬定作戰方針的人,《三國志》多以「謀主」來稱呼。 本篇要講述的,是「四世三公」的袁紹麾下軍師集團的故事。 袁紹的軍師大致上可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郭圖為代表的「穎川黨」,皆出身自穎川郡,與袁紹的出身地汝南郡相鄰,因此跟袁紹也比較親近。 另一派則是以沮授為代表的「冀州黨」,也就是地頭蛇,對於袁紹經營冀州有很大的維穩作用。潁川黨和冀州黨是處於一個對立的狀態,誰也不服誰。 《三國志》引注《獻帝傳》記載沮授「少有大志,多權略」,表示他天生就是個當軍師的人才。當時董卓火燒洛陽,將獻帝劉協帶到長安,以袁紹為首的討董義軍解散。袁紹回到冀州,取代韓馥成為冀州牧。 在冀州首府鄴城,袁紹召集眾臣,諮詢現在應該要做些什麼。身為在地菁英的沮授,立即向袁紹提出了一個未來戰略方針。 「主公您年紀輕輕便在朝廷任官、聲名遠播,又勇於反抗董卓這個逆賊,來到冀州與其對峙。冀州資源充沛,我軍現在可說是氣勢如虹。」沮授首先客觀點出了袁紹的優勢,增強他的信心。 「依照目前的局面,在下認為應該先攻打東面的黃巾餘孽、再消滅西邊的黑山賊張燕;之後集中火力,征服北方的公孫瓚。一旦取得了勝利,塞外的匈奴也不敢輕舉妄動。」沮授再來說到具體行動,便是消除我方周遭的不安定因素,壯大實力。 「統一河北後,我們就有足夠本錢,招徠人才、募集軍隊、伐董勤王、收復洛陽。主公討賊有功,又掌握了大義,天下豪傑誰敢不聽您的?達成以上目標,在下判斷,只需幾年時間。」沮授自信滿滿地道。 袁紹聽完,開心到無法自拔,直說:「對對對!沮卿家說的,就是我想的!」 是是是,你都有想到,那你問屁啊?(翻白眼) 沮授不僅清楚說明現況,擬出了短期和長期目標,還不忘鼓勵袁紹。這個神奇的戰略姑且稱為「鄴下對」,可媲美諸葛亮主張三分天下的「隆中對」、以及魯肅向孫權提出二分天下的「榻上對」,三者合稱上中下癡心絕對。 沮授的短期目標倒還不難達成,東面的黃巾餘黨被公孫瓚殺得震天響(見《趙雲獨家專訪—卸下銀甲也從容》),這些黃巾餘黨往南逃,被曹操打敗,收編成為自己的部隊,稱為「青州兵」。這支青州兵後來交給了臧霸和于禁統領(見《友情歲月之臧霸故事》)。 西邊的黑山賊張燕則與公孫瓚結盟,在袁紹與公孫瓚交戰之際,趁機偷襲鄴城。不過袁紹先是擊敗公孫瓚,又回援鄴城,大殺黑山賊達數萬人。自此黑山賊的實力大不如前,已不足為懼。 公孫瓚被袁紹打敗之後退回老巢,築了一座巨城名曰「易京」。《三國志》記載易京: 「圍塹十重,於塹裏築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中塹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積穀三百萬斛。」 「塹」是壕溝、「京」是土堆,公孫瓚挖了十道壕溝,又在壕溝內堆起土堆,並在土堆上蓋防禦工事,自己住在最內圍、最高聳的城樓裡,隔絕於世,不再參與逐鹿中原的遊戲。 黃巾賊、黑山賊、公孫瓚,三個敵人的警報解除,匈奴也被老友曹操給牽制住—「太祖(曹操)要擊眭固,又擊匈奴於夫羅於內黃,皆大破之」。到目前為止,事情順利地照著沮授的劇本進行。 袁紹初步平定了河北,鄴下對進入第二階段。此時董卓已亡,獻帝劉協被董卓的部屬—李傕、郭汜兩人給把持。 沮授一直在等待。終於,一件極為關鍵的消息,傳到了鄴城。 獻帝劉協離開了長安,回到舊都洛陽。 「時機到了!」沮授欣喜若狂,急忙前去稟報袁紹。 「主公!剛剛收到情報,皇帝現在已到洛陽。我軍現在兵強馬壯、錢糧殷實,得趁其他勢力顧著相互爭戰之際,將皇帝迎來鄴城。如此一來,復興漢室有望!」沮授道。 這時,另一人的聲音打斷了沮授。 「主公且慢!迎天子入鄴城一事,萬萬不可。」說話的人便是潁川派代表,郭圖。 「噢?公則(郭圖字)有不一樣的見解?」袁紹問道。 「等這麼久,終於有我的戲份了!現在漢室衰弱已久,要再復興是不可能了,而且天下群雄並起,誰強誰就是老大。」郭圖說話時,帶著輕蔑的眼神盯著沮授。 「把皇帝帶來鄴城,做事綁手綁腳的。聽他的話,等於把我們的權力讓給他;不聽他的話,又搞得我們像叛臣賊子,這不是自己找麻煩嗎?」郭圖道。 「公則這麼說,也是有道理喔~」袁紹頻頻點頭。 「不可聽信郭圖之言!迎奉天子就代表我們是正義之師,而現在就是最好時機,若是錯過,肯定會有人捷足先登啊!」沮授激動道。 「嗯……」袁紹沉吟著。 明明袁紹很清楚,要達成沮授的鄴下對戰略,必須要有皇帝在手。為什麼到了這個節骨眼上,卻猶豫了起來呢? 因為袁紹心中,根本不承認這個由董卓所立的獻帝劉協,是正統皇帝。 袁紹脫離董卓掌控,來到冀州時,就曾打算另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自己搞一個新朝廷,不過因為劉虞的堅決反對而作罷。 更重要的是,袁紹根本沒打算要復興漢室。 《三國志》引注《典略》記載,之後袁紹暗自派人放謠言,說: 「赤德衰盡,袁為黃胤,宜順天意。」 在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論中,漢朝屬於火德(赤德),五行火生土,也就是說能取代火德的,就是袁紹所代表的土德(黃胤)。那為什麼袁紹是土德?因為袁姓起源可以追溯到帝舜,帝舜屬土德。 自古以來搞政治的都要這樣。想做皇帝,又不能直接要,就得搞些光怪陸離的藉口,要讓大家覺得我也不想,但這是天意,我只好義不容辭了。 總之袁紹聽從了郭圖的建議,拒絕將獻帝劉協迎來鄴城。果然不出沮授所料,不久曹操便派人到洛陽迎接獻帝劉協,並將國都遷至許縣。 「超爽der,撿到皇帝咧~」曹操歡呼。 很快地,曹操就享受到了奉迎天子的利多。先是與關中一帶的割據諸侯聯合,除掉李傕,關中諸侯形式上也歸順了曹操所把持的「朝廷」。 再者,曹操可以藉皇帝名義,下詔書給各地諸侯,諸侯也不得不給皇帝面子。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袁紹的弟弟袁術,就不想甩這個漢朝皇帝,搶先他老哥用「土德代火德」的理由稱帝,下場就是給了曹操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剿滅,最後吐血身亡。 郭圖只看到表面,忽略了「餓死的駱駝比馬大」的道理。漢朝雖已經衰弱,但如果有人不信邪想挑戰權威,就等著被其他人圍爐。 要是袁紹能夠貫徹沮授的鄴下對,說不定漢末亂世能夠提早結束,但世事又豈能盡如人意呢? 袁紹看到昔日老友曹操意氣風發、實力逐漸壯大,又老是收到寫作皇帝唸做曹操的聖旨,心中很不是滋味,開始後悔沒有聽從沮授的建議,試圖想撈點尾彩。 「一開始我不就警告了,為什麼就是不聽我的話啊啊啊!」沮授雙手抱頭大喊。 袁紹派人傳訊息給曹操,說道:「孟德,許縣天氣潮濕,對皇上身體恐有不良的影響,舊都洛陽又被董卓燒得殘破不堪。不如孟德你把皇上安排到北方的甄城,那邊風水好氣氛佳,皇上住那是最適合不過了。我的觀察啦!」 甄城位在曹操版圖的北境,離鄴城很近。白癡都猜得出來袁紹安的是什麼心,更何況是亂世奸雄的曹操?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