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打不打得過Full House?除非你老爸變成了兔子!
被譽為當代美國文壇最具天賦的天才作家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乍讀其小說《梭哈人生》(A Hologram for the King)標題,令人不禁聯想香港1989年,王晶執導,周潤發、劉德華與周星馳主演的《賭神》(God of Gamblers)與後續系列。尤以劉德華與周星馳對戰獨眼龍的經典台詞,最為印象深刻。
周星馳假意忐忑問道「同花打不打得過Full House?」獨眼龍則譏笑說,「同花打得過Full House!除非你老爸變成兔子!」沒想到周星馳卻志得意滿丟下牌,「那同花再加上順子,打不打得過呢?」更回補一刀,「我老爸不只變成了兔子,還跟你老媽結婚生子,所以才生下你這個獨眼龍的兒子~~」獨眼龍由此氣結不已,還失去了特異功能。
《賭神》系列裡,所謂的「梭哈人生」,是種「投機冒險,不全然以理智思考,可能較多憑藉感性想像或運氣導向的放手一搏,糾雜戲劇性又難以預料的種種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而戴夫‧艾格斯《梭哈人生》正是如此:美國中年男子艾倫阿伯,人生也曾有過輝煌的一頁,但一次投資決策的失利,卻將他導向人生的低谷──失業/揹債/離婚,還為了籌措女兒學費焦頭爛額。於是他來到了沙烏地阿拉伯,想憑藉過往與國王姪子的緣分攀附關係,將一套電腦資訊系統售予國王以求翻身。
他懷抱著重振雄風與解決人生所有問題的鴻圖大志,去到了那麼遠的那裡,可是非他之罪,命運的安排總事與願違,問題層出不窮地叫他心力交瘁──交通、聯絡窗口、面見排程、網路連線、團隊士氣與整體食宿接待等,彷彿有幽靈在作祟,即便他是如此神智清明地要來解決問題,人生卻鬼打牆地遲遲未能推進幾許。然後命運的良人──國王大駕,更始終未出現。徒留「他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他不是歸人,是個不知何時才能來相擦錯身過客」的B哀,在這樣未知與無盡等待的迴圈裡,他被不安澆灌,慢慢地窒息、枯萎。
於是他開始陷溺於酒精與失眠的反覆,頸背上的腫瘤也隨之日漸增長,他再以自殘虐己手段,於膿瘡處割出條條血痕來,彷彿這樣便可使醉生夢死的他,真正感覺到活著。事實上,心理學自殘、藥物/酒精/毒上癮等現象,都是為了填補內在缺口,試圖在被痛苦人生麻痺的五感中,尋求自我感覺的激烈手段(人生太苦無法感覺,只能用身體疼痛來映證),如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處女作《利器》(Sharp Objects)便是極佳範例。
在這鳥不生蛋的國度,他卻連簡易自如的捲褲管都不可得,時時在意形象,偶遇上了莫名沾腥(被前妻老公誤認有染)要跑路回老家的計程車運將,曲折的冒險旅程至進駐高級豪宅,卻仍無法躲過命運之神的捉弄,口誤自己是CIA探員及獵狼卻差點誤殺男孩的擦槍走火,使得他短暫棲息後又要開始漂泊。世界之大,卻無他容身之所,連小小區塊砌上的花圃矮牆,皆受人控管。
種種的不幸堆疊在他胸口而喘不過氣,卻也只能在這樣的曖昧黏稠裡掙扎。無愛童年、自我中心前妻,與鍾愛萬分的女兒,交相錯雜成最悲傷的記憶。人生的種種墜落、自暴自棄,最終也顯現在男人身體最具生命力的關鍵部位上──是的,很遺憾的是,他沒辦法做,不舉/不行/陽痿/性無能了!(真的找不出更委婉的詞)艾倫阿伯的生命片段,就停格在「垂頭喪氣」與「雄風不再」的慘烈上,無●可●救●藥●。於是他只能環抱著自動送上門的到口肥肉,鴛鴦浴的浪漫裡,卻只能看不能吃,空虛寂寞地替女人自慰到高潮,自己卻無以為繼;不然就是一次又一次,緊貼著心上人的軟綿身軀,卻怎樣也進不去,力不從心,還不時飽受過往痛楚的畫面所擾。(此段一出,筆者形象休矣,窘ORZ)
「人定勝天」與「意志引領成功」的箴言,在「等待『國王』」的終局裡,卻原來不過是諷刺的幻滅。即便橫擺在前的殘酷事實與真知灼見(不可能有發展的國王城),艾倫阿伯仍然抱持著粉紅色的空想泡泡,要在沙烏地阿拉伯這座摸不著也碰觸不到、金碧輝煌的海市蜃樓裡,沈淪陷落。就像牌桌上豪擲千金的賭徒一樣,撒出手腳、生命或家產,甚至梭哈整個人生!可他所能期待的,卻是「同花打不打得過Full House?除非你老爸變成了兔子!」極其不可能的絕望,除非萬分之一的奇蹟幸運,或志得意滿的自信──「同花再加上順子!」但好運正是艾倫阿伯現今最欠缺的。而且,循根蹈源,他會落至這步田地,其實也與他過度膨脹自己,不理智的衝動冒險才導致悲劇──開發「夢幻逸品」自行車,既讓他騎入顛峰,也跌進深谷,為追逐不切實際的光,斷翅沈淪,或許該說是賭徒性格自找的?
另外,《梭哈人生》此部小說號稱是結合有《等待果陀》與《推銷員之死》的極致荒誕寓言,2016年則將由金獎影帝湯姆漢克出演,究竟一名遭遇中年危機無檔頭的可悲男子,有何看點,又與文學鉅作何關?
★艾倫阿伯的便秘人生,需要通腸瀉藥
《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以暱稱迪迪與果果兩位男人等待果陀的過程為故事重心,是愛爾蘭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劇作家山繆.貝克特(Samuel Beckett)一鳴驚人作品。他雖受小說家喬伊斯讚譽,然行筆默默耕耘20多年,才在1953年,因導演羅傑.布林(Roger Blin)於巴黎巴比侖劇院推出此劇首演才大獲成功。
劇中兩人分別為靴子&帽的穿穿戴戴與等待果陀的到來而煩惱不休,最引人注目者,便是二幕單調劇,卻完全以一種反敘述,無任何高潮的方式呈現,果陀的到來與否在在皆令人驚懼,而兩人唯一所能做的便是漫長無盡的等待,充滿未知不安的煎熬(跳針跳針跳針,別再等待果陀到來)。偶有一對主僕插科打諢(權力的遊戲荒誕版),但仍然無法減低如劇中所引,舊約箴言篇第十三章十二節:『所盼望的遲延未得』(Hope deferred makes the heart sick),陷落在蛛網動彈不得,一種人生的便秘感」的痛苦無奈。(「Hard Stool」指便秘或硬板凳)只能背負著自己人生的十字架,在原地打轉不休。
★有心無力,雄風難再起的悲涼
《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則是擅摹寫實人生,家庭與個人困境的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1949年贏得普立茲獎代表作。以意識流、燈光轉換與今昔錯雜等呈顯故事,講說推銷員老伯威利.羅曼,臨老被遣後,家庭與人生的種種失控──失業/經濟債務/兒子的空想與不成材(完全承繼他特點),最終以自殺換取摯愛人生的延續,保險賠償解決經濟,作為他最後的對人生的拼博,令人傷感。
或許也跟作者出身背景有關,本是紐約猶太中產階級,卻歷經美國經濟大蕭條而沒落,奮力謀生。劇中描繪推銷員威利臨老被解雇,資方毫不顧念往年血汗功勞與往後生活的殘酷嘴臉,栩栩如生,被視為是對資本主義的批評與美國夢幻滅的感懷。主角人物心心念念試圖解決現實人生中的種種問題,卻還是只能在今昔記憶畫面錯綜的意識流裡,感受蒼涼無奈。艾倫阿伯,也是這樣der。
綜合以上,所謂梭哈人生的豪邁,藏著掖著的是,歷經萬千荊棘,鴻圖壯志卻一無所展、一無可進的悲涼無奈,最終只能選擇懷抱著不切實際的夢幻空想,自暴自棄、機械重複單調人生,逐步沈淪下去。要想像電影《賭神》那樣梳著油頭,西裝筆挺、不可一世的模樣,怕等來世投胎都還太早。
人生無藥醫,不如放棄治療吧?
參考書目:
- 戴夫‧艾格斯 (Dave Eggers)《梭哈人生》(A Hologram for the King),台北:高寶,2016。
- 亞瑟.米勒 (Arthur Miller)《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台北:書林,2006。
- 山繆.貝克特(Samuel Beckett)《等待果陀&終局》(Waiting for Godot& Endgame),台北:聯經,2008。
- 王晶執導,《賭神》(God of Gamblers),香港:永盛電影公司,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