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城市裡的樹,就是離開了森林的街頭遊童

作者: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城市裡的樹,就是離開了森林的街頭遊童,行道樹的命運更吻合這個稱呼,因為它們真的直接就生活在路旁。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路邊的行道樹。(Source: Caribb@Flickr)

路邊的行道樹。(Source: Caribb@Flickr)

身為路樹,它們頭幾十年的生活跟那些住在公園裡的同類很像,它們會備受呵護與照顧,有些甚至有專為其鋪設的輸水管線,定時提供消暑解渴的澆灌服務。

然而一旦它們的根想要繼續往下伸展,也就是惡夢的開始。因為在馬路與人行道下的土壤,比公園的土地更加堅硬密實,通常都會特別被機器加強壓碾過。

這是個無比殘酷的事實,這些森林樹木的根基本上不可能扎得更深,很少樹種可以超過一公尺半,大部分的情況甚至早在更淺的地方就已經停止。

森林裡則完全不會有這個問題,畢竟樹木在那裡可以幾乎毫不受限地往四周擴展。而在街頭上,一邊是銅牆鐵壁似的柏油路面車道,另一邊則是危機四伏、阻礙重重的人行道,下面則埋有各種管線及施工時被壓得很密實的土壤。難怪樹木在這樣的生長地點,總是問題與衝突重重。

不管是梧桐樹、楓樹或椴樹,它們的根都喜歡在下水道裡沿著管壁摸索前進。人們通常會一直等到某次暴雨造成路面嚴重積水後才會警覺,原來路樹根的發展會妨礙排水系統。

於是專家會採取根的樣本來進行檢驗,以此找出造成排水不良的原凶;而它私闖禁地的行為,通常會以判處死刑的懲罰為終結——這棵樹會被砍掉,它的替代者在根部則必須面對新的隔離設施,為的就是要杜絕同樣的戲碼再度上演。

然而樹木的根,到底為什麼要進入下水道裡?

很久以來,市府工程人員就一直在猜測,吸引它們前來的,應該是管道銜接處滲漏出的水分,或是污水裡面含有的營養物質。然而一項由波鴻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進行的大規模研究,卻得到了迥異的結果。

他們發現這些盤結交錯的根全都長在水面以上,而且對於獲取營養或肥料似乎也不感興趣;真正吸引它們的,是下水道管壁周圍相對較疏鬆的土壤。這些在施工過程中比較沒有被仔細壓密的土壤,提供樹木的根一個可以容身並喘息的地方;而它們只是順便從下水道管分段銜接的地方鑽了進來,然後在水道裡蔓生開來。

所以事實證明,這完全不過是個緊急狀況下情非得已的自救反應。當樹木在布滿建物的都市化地區裡四處碰壁,其底下的土壤硬如水泥,最後大概也只能在這些充塞著各種髒污的溝渠裡找到出路。然而它的出路,卻變成了人類的問題。

當然,排水的順暢重於一切,解決的方法是除掉樹木,然後加強壓密管線周圍的土壤,保證日後樹木的根絕對無法再度涉足。所以對於每次夏日風暴過後,城市裡的路樹總是成排傾倒的現象,你還會覺得奇怪嗎?

它們地底下小得可憐的固定系統,在自然開放的空間裡應當可以擴展到面積超過七百平方公尺,在城市裡卻萎縮到只剩不到這個數字的幾個百分比,怎麼可能撐得住好幾噸重的枝幹?

不過這些韌性堅強的街頭遊童必須忍受的,還不僅於此。

城市的微氣候受到容易吸熱的柏油路面和水泥森林所支配,不同於即使在炎炎夏日夜晚仍能保持涼爽的森林,這裡的馬路與建築物,在入夜後還是繼續散熱,使高溫遲遲無法下降。這讓空氣極其乾燥,裡面還混合著大量都市活動產生的廢氣。

另外,許多在森林裡對樹木生長極有助益的親密夥伴,像那些幫忙分解腐植質的迷你生物們,在城市裡幾乎完全缺席,能夠幫樹木的根吸收更多水分與養分的菌根性真菌,也是鳳毛麟角。城市裡的樹,因此註定必須在最嚴苛的條件下獨自奮鬥,在夾縫中求生存。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路邊的行道樹 (Source: Edmond Dantès@Flickr)

路邊的行道樹 (Source: Edmond Dantès@Flickr)

最糟的情況還不僅於此,它們甚至被迫接受自己不想要的「肥料」澆灌。

這其中的大部分,來自那些非得在路過的每根樹幹旁都抬一下腿的小狗,它們的尿液足以腐蝕樹皮,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樹木根部受損死亡。類似的傷害是來自冬季灑在路面上的融雪鹽,它的用量依冬季寒冷的程度而定,最多時甚至可以在一平方公尺的地面上超過一公斤!

這時候綠葉常青的針葉樹,會特別懼怕汽車開過時隨輪胎飛濺而起的鹽粒,對針葉而言這就像化學武器的攻擊。根據估計,至少有百分之十的鹽,會以這種方式彈入空中然後降落在樹木身上。它們在針葉上會造成無數黃色或棕色的小圓點,這是被鹽粒腐蝕留下的痛苦痕跡。這種傷害嚴重時會影響葉子隔年光合作用的能力,換言之就是削弱針葉樹的氣力。

虛弱是讓人聯想到病蟲害的關鍵詞,像介殼蟲和蚜蟲就都能夠輕易地攻擊路樹,因為它們對蟲害的抵抗能力有限。此外都市不論冬夏都偏高的氣溫,也讓它們變成了有利昆蟲大量生存繁殖的溫床。橡列隊蛾就是其中最常登上頭條新聞的超級主角,因為牠的存在甚至演變成對市民的威脅。

橡列隊蛾之所以會被這樣稱呼,是因為牠的毛毛蟲在把樹冠的葉子吃乾抹淨後,會一隻緊跟著一隻地排成長列,像遊行一樣地遷移到樹幹上。為了避開天敵,牠們會在之後結出厚實的蛹來保護自己,在裡面它們會繼續成長,直到破蛹而出、羽化成蛾。

橡列隊蛾最令人聞之色變的,是幼蟲身上的毒毛,一經碰觸就會折斷並螫入人體的皮膚,然後觸發類似蕁蔴引起的灼熱搔癢感與紅丘疹;情況最嚴重時,接觸者甚至會併發劇烈的過敏症狀。這些毒毛跟著毛蟲蛻掉的舊皮被棄置懸掛在空蛹裡,毒性甚至會存在十年之內。都市地區一旦有這類昆蟲出沒來攪局,有時候可能會糟蹋掉市民整個難得可以享受戶外活動的美好夏日。然而說起它們,其實也是何其無辜。

橡列隊蛾在自然界相當罕見,不過幾十年前,它還名列在瀕危物種的紅皮書中;但是如今,人們卻又想盡辦法地要置其於死地。事實上兩百多年來,關於牠們曾經大量出現的文獻記載並不少見,聯邦自然保護局(Das Bundesamt für Naturschutz)認為這種大量繁殖,與氣候變遷及暖化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因為都市裡面提供了它們具有吸引力的食物與環境。

這些小瘟神們喜愛待在灑滿陽光的溫暖樹冠上,而這種環境在森林裡則非常罕見;在那裡橡樹常被山毛櫸樹包圍著生長,通常只有樹冠頂層的枝椏末端,才有機會沐浴在陽光中。但城市裡的情況則剛好相反,許多樹木立在四周開闊的地方,一整天都有溫暖的陽光照射著,毛毛蟲們在這裡簡直樂不思蜀。如果城市裡到處都提供了這樣理想的環境,無怪乎毛毛蟲會繁殖出如此驚人的數量。

可惜的是,這個事實只不過讓我們更加明白,生活在城市街道旁和許多住宅間的橡樹和其他樹種,要對抗這種攻擊有多麼困難。

總之,因為要面對的壓力與困難是如此之大,大部分的街頭遊童很容易蕙折蘭催,它們根本沒有機會變老。即使小時候允許縱情享受並擁有為所欲為的自由,也絲毫不能彌補它們所遭受的剝奪與壓迫。如果它們有幸被種在由同一樹種構成的林蔭大道上,或許還可以跟自己的同類說說話,傾訴一下心情。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路邊的 (Source: Fabián Montojo@Flickr)

路邊的梧桐樹 (Source: Fabián Montojo@Flickr)

梧桐樹就常因為它剝離得美麗斑斕的樹皮而雀屏中選,成為廣受歡迎的行道樹。至於這些街頭流浪兒,是否也會以它們的氣味訊息訴說些什麼?它們釋放出來的訊息,是否也帶著反映它們不堪生活的一點淒然與惆悵?

關於這些,或許只有它們自己知道。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之《樹的祕密生命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樹的秘密生命立體書封
你知道樹會說話嗎? 金合歡樹會彼此警告, 提醒同伴在葉子裡散布毒素,把啃食的長頸鹿趕走。 你知道樹也怕嫁錯郎嗎? 甜櫻桃會阻止同一朵花上的雄花粉和雌蕊相戀, 只有陌生的雄花粉才能一探香閨, 愛情也才能開花結果。 彼得.渥雷本用優美恬靜的筆觸與自身的實際經驗 描繪出三十六篇森林裡不可思議的精采故事 細細詮釋樹木生命的華麗與蒼涼 夏浴日光、冬飲霜雪 字裡行間洋溢著發自樹木靈魂深處的寧靜與睿智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