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創造日本料理百年風華,令文學名家一生流連忘返的散步美食

$
0
0
作者:池波正太郎

淺草區

那個時代,一對男女私會或是兩個男人見面,相約在蕎麥麵店都令彼此感到便利。每家蕎麥麵店除了放在水泥地上的桌椅席位外,靠近店內的地方還設置了比較隱密的榻榻米席位,而且每張桌子之間都用屏風隔開,店裡則瀰漫著蕎麥的香味。

淺草諸店

去年秋季有一天,我在淺草寺院內碰到一位美國人,他正在餵鴿子吃豆子。

「今天是我連續從大倉飯店到這兒來的第三天,淺草真是個好地方。」

說著,這位正值壯年的美國男人眼中閃出了光輝。

幫我們翻譯的,是一位與我同行的朋友。

「你覺得銀座怎麼樣?」我問。

男人搖搖頭,沒有說話。

我經常到淺草去,那裡是我「生長的故鄉」,但我到那兒去並不是為了「沈溺於懷舊的氣氛」。

當然啦,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一點這種心情。我常到淺草去,與其說為了懷舊,不如說,我要踏進淺草六區的繁華街,才覺得自己能「像個人一樣地走路」。

從觀音堂前的仲見世[1]一直到電影院街,這片面積廣大而寬闊的繁華區向來不准汽車行駛。也就是說,只要走進這塊地區,行人就不必在乎紅綠燈了。

Yasunari(康就)Nakamura(中村)@Flickr

仲見世,淺草寺院內以觀音堂為中心的主要商店街。
(Source:Yasunari(康就)Nakamura(中村)@Flickr)

我碰到的那位美國人也說,全世界這麼多大城市當中,沒有一個城市擁有這樣的繁華區。

「只有淺草才有。」他說。

人們走進六區的繁華街之後,大家臉上的表情都顯得那麼愜意、放鬆。

人們在這兒悠然自得地散步、購物,走進價廉物美的餐廳享受美食,心情愉快地打發時間。

現在,新吉原的紅燈區早已停業,六區的葫蘆池也被填平,有名的電影院一家接一家關門大吉,往日淺草在夜間發出的燦爛燈光,現在也已「芳蹤難覓」。

平日晚間八點的淺草歡樂街,現在已幾乎形同「廢墟」。

不過淺草並沒有因此而變成荒涼之地。

東京的歡樂夜生活正在從市中心移往昔日的市郊地區。

就算是銀座的大街,現在的狀況也跟淺草大同小異。

但每天從中午到黃昏這段時間,淺草還是相當繁華的。數量繁多的商店一間間並列路旁,緊緊相連。平時很少來逛淺草的人們到了這兒,或許能在洋品店或皮包店裡發掘一些時髦玩意兒,驚訝地睜大眼睛嘆一聲:「喔?」

現代人一談起淺草,可能會聯想起有關觀音堂的舊日市集印象,事實上,淺草從前滿街都是一家家放映外國電影的戲院,其中包括首映電影院,也有二輪電影院,而且「松竹歌劇團」[2]的根據地也在這兒(今天還是在這裡),附近還有很多別緻的咖啡店、餐廳,東京人都很喜歡到這兒來消磨時間。

「東寶電影公司」在日比谷興建的娛樂區完工之前,人們為了呼吸外國影片的香氣而聚集到淺草來。

也可以說,那時瀰漫在淺草的時髦氣息,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玩意兒。

而當時的那種令人懷念的氣氛,今天仍然充斥在淺草街頭。

※※※※※※※※※※

譬如像天婦羅店「中清」、鰻魚店「前川」、蕎麥麵店「藪」、雞肉店「金田」……=這些都是幼時外公帶我去過的餐廳,今天,這些餐廳依然還在淺草營業。

上述的幾家餐廳當中,外公最喜歡的是雞肉店「金田」。

「金田」的位置在仲見世後面第一條巷子裡,現在的老闆跟戰前並不是同一個人。從前的「金田」後來搬到千束町去了,那裡現在也算是淺草的一部分。老店搬家之後,店名改為「本金田」,生意也很興隆,但我總是不自覺地走到從前這個位置的「金田」來。

因為從前店裡那排面向後院的小房間,現在都還保留著,而且「本金田」在戰前雇用的廚師也留在這裡,不論是雞肉的切法、擺盤方式……都能讓我憶起往日的歲月。

我常感到慶幸,幸好我從小就來「金田」吃飯,才能從幼時就領略雞內臟的美味。

每天午後接近黃昏,晚餐的客人還沒進來,我坐在「金田」店內的小房間裡,就著雞肉火鍋自斟自酌,那種悠然自得的氣氛,真是美妙無比。

但是話說回來,有時為了懷舊而走進昔日老店,偶爾也會遇到些掃興的場景。

說起來已是五、六年前的往事了。有一天,我踏進一家壽司店,也是從前外公常帶我去的。進門一看,壽司師傅正拿著掃帚在打掃進門處的泥地。他看到我,不洗手,也沒擦手,立刻開始動手握壽司。我看了大吃一驚。

「對不起,突然想起有點急事。」

說完,我便奪門而逃。走出店門之後,一個人在仲見世的路上走了好久,這才一轉身,閃進「金壽司」。

這家壽司店的門面很小,看起來就像任何一個小區的路邊都會看到的那種壽司店。但是這裡的日本酒實在非常美味。

「金壽司」店內的老婦很得意地對我說過:

「還有客人大老遠從山手地區[3]趕到我們這兒來喝酒呢。」

店裡負責握壽司的師傅只有一位,而且是女的。

「您可不要請她喝酒喔[4]。」老婦對我叮囑。

她看起來有點像是老闆,但我終究沒有開口詢問。

女師傅的姓名我也沒問過,但我對她印象非常好,有時我不打算到「金壽司」吃壽司,卻對她感到好奇。「不知她在不在啊?」每次路過門外時,我都會從玻璃門外偷看店裡。

聽說這位女師傅只要喝一口酒,必得喝個過癮,而且徹底地喝得爛醉,這樣一來,第二天就沒法到店裡來上班了。所以老婦不讓客人請她喝酒。

每次我一走進店裡,便向師傅交代:

「把今天味道最好的東西端出來吧。」

說完,師傅便拿出鮑魚之類的時鮮,隨意切成幾塊端出來。這裡的時鮮價廉物美,總是讓我吃得非常高興。

去年十二月我到淺草去辦事,那時因為剛吃完飯,就沒走進「金壽司」,但經過店門口的時候,正好看到老婦和女師傅兩人氣氛融洽地站在店前聊天。

那天我應該是在從前的「電氣館」(這間令人懷念的電影院也已經拆掉了。)後面的洋食店「吉上」吃飽之後才走到「金壽司」的門前。

說起「吉上」,這家餐廳的洋食分量非常多,價格卻很便宜。另外還有一家淺草的洋食店「峠」,正好就在「吉上」隔壁,味道也很不錯。

吉上店的外觀

吉上店的外觀

吉上店外的招牌寫著:「太美味了,真是抱歉!」

吉上店外的招牌寫著:「太美味了,真是抱歉!」

偶爾,我也會走進居酒屋「松風」,在他們品牌齊全的酒單裡選出自己中意的清酒,喝上兩小瓶之後再從店裡走出來。

有時,我必須到淺草去買自己的和服拖鞋或腰帶,這時我一定在購物前,先到「松風」去喝上一杯。

酒精能幫我提高購物的興致。

購物之後,我又在回家的路上經過「安潔拉斯」,進去喝一杯冰滴咖啡。這種路線安排早已成為我的日常慣例。

「安潔拉斯」的前任老闆以前是我舅舅的朋友。有一次,他到我家來玩。

「阿正,來!」

前任老闆把我叫過去,給了我五十錢當零用錢。不過現在我連眉毛都白了,每次走進這家店裡,當然不再有人認識我了。

記得當時那位老闆是一家針織廠的小老闆。

回家的路上經過「安潔拉斯」,進去喝一杯冰滴咖啡。這種路線安排早已成為我的日常慣例。

回家的路上經過「安潔拉斯」,進去喝一杯冰滴咖啡。這種路線安排早已成為我的日常慣例。

※※※※※※※※※※

幾年前,淺草寺的觀音堂院內建起一座現在很流行的「某某塔」,我也登上展望台去參觀一番,不過從高空俯瞰地面時,只看到東京下町的風景,已經變成一種奇妙的景觀。關東大地震和太平洋戰爭空襲帶來的大火,早已燒毀了東京下町原有的風貌。據說遊客從塔上向下望去,大家的感想都是:「實在沒什麼好看。」

這座塔現在已經拆掉了。

我不得不讚一句:這才是最妥善的結局。

淺草這地方現在仍以舉辦各種固定儀式與活動而著稱。

記得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在山陰的航空基地服役,那時東京已被燒成一片焦土,但母親始終留在東京生活。有一天,我接到母親來信說,變成廢墟的淺草已經辦完每年定期開市的「草市」[5],「四萬六千日」[6]儀式也已結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讀完那封信之後,從心底泛起篤定與欣慰的感覺。

這種心情,不是生長在淺草的人,無法理解。

尤其當時那場戰爭,已到了即將以敗北收場的階段。

所謂的傳統活動,應該在任何情況下,都得按期舉行,否則就不配稱之為傳統活動。

三社祭[7]、草市、四萬六千日、針供養[8]、羽子板市[9]、還有酉市[10]……這些淺草的傳統活動,至今從沒有中斷過,同時,淺草也經由舉辦這些傳統活動,自始至終在堅持本身存在的價值。

三社祭(Source:Marufish@Flickr)

三社祭(Source:Marufish@Flickr)

今天,不論日本的現代青年或是外國人,大家都為了參與並享受這些傳統活動,而聚集到淺草來。

至於我呢,每次我要走向淺草之前,只需隨著不同的季節挑選適當的時段,再好好地把喝酒的地點與散步的路線規劃一番,肯定更會覺得到淺草散步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情。

淺草有很多商店是我從以前就常去的熟店,若是隔一陣子沒去光顧,有些商店可能會完全變樣,變化的程度不僅會令我吃驚,甚至也會大失所望。不過在這些商店裡,有時我們還是能碰到一些堅持以傳統方式做生意的頑固份子。

記得戰前在廣小路[11]有一家壽司店,店名叫做「鐮鮨」,是我常去的熟店,但戰爭結束之後,這家店卻不見了。

出人意料的是,大約七年前,有一天,我正在天婦羅店「天藤」吃飯,突然有一位老婦走進來,點了一份天丼。

當時我聽到「天藤」的前任老闆稱呼那位老婦「『鐮鮨』老闆娘」,於是我細細打量那位老婦的臉孔,但我不記得曾經見過她。

「如此說來,「鐮鮨」又在淺草開店了嗎?」

我不禁暗自納悶,很想偷偷跟著老婦去瞧瞧。但那時身邊有朋友相伴,我正在暗自猶豫時,老婦已經吃完了天丼。

「哎呀!真好吃!這下又能多活幾歲了。」

說著,老婦結完帳,走出店外去了。

不久前,一位與我交情不錯的編輯告訴我,這家「鐮鮨」已在本願寺附近開了新店。

所以我打算最近一定要找個時間過去看看。

寫到這兒,我突然又想起點心店「蛸松月」的最中餅[12]

這家店裡的最中餅殼上印著一隻浮雕式的章魚,我小時候覺得這家點心店的最中餅簡直好吃得不得了。

「蛸松月」現在仍在廣小路的一角繼續營業。

啊!對了!下次到淺草去的時候,我可不要忘了去買點最中餅來吃。

圖片 1

蛸松月


[1]指淺草寺院內以觀音堂為中心的主要商店街。

[2]又稱SKD歌劇團,與寶塚歌劇團、OSK日本歌劇團並成日本三大少女歌劇團,以淺草的「國際劇場」為根據地,已於一九九六年六月解散。

[3]指東京西部的台地區域,江戶時代這裡多為高官的府第或寺院,明治時代以後,多為知識份子居住。

[4]這是日本壽司店的風俗習慣,顧客經常會請師傅喝杯酒,拉近彼此的關係。

[5]每年七月十二日晚上至第二天舉行的花草市集,主要販賣中元節供奉在佛前的花草。

[6]每年七月十日是觀世音菩薩的「緣日」,亦即「與觀世音菩薩有緣之日」。在七月九日、十日兩天參拜觀世音菩薩所獲得的功德,跟平時連續參拜四萬六千天所得到功德一樣。

[7]即「淺草祭」,每年固定在五月十七、十八日兩天在淺草神社舉行的祭祀儀式。因淺草神社從前叫做「三社明神社」、「三社權現」,所以叫做「三社祭」。

[8]每年二月八日或十二月八日禁止使用縫衣針,並將平時做針線活兒弄彎或折斷的縫衣針插在豆腐或蒟蒻上,送進神社或放在水中漂走。.

[9]以長方形木板作成的傳統花樣木拍,最初的用法類似現在的羽毛球拍,後來人們認為羽子板可以除厄辟邪,逐漸形成正月送給女性辟邪的習俗。淺草寺每年十二月十七日至十九日舉行羽子板市總能吸引大批遊客。

[10]每年十一月的酉日在「鷲神社」(也叫大鳥神社)舉行的祭祀。以淺草附近的「鷲神社」最有名。神社內供奉的日本武尊據說是掌管武運長久、商業繁盛之神。

[11]繁華街。江戶三大廣小路,除了淺草廣小路之外,還有兩國廣小路,下谷廣小路。

[12]日本的傳統點心,外型像各種形狀的盒子,有圓形、方形或花朵形狀,酥脆的外皮以糯米烤成,內餡是紅豆沙。

本文摘自麥田出版之《散步時總想吃點什麼──東京、京都、大阪的經典老舖RA7018散步時總想吃點什麼_3D_300dpi

天婦羅、壽喜燒、關東煮、香雅飯、
炸牡蠣、炸豬排、握壽司、蕎麥麵……

散步可及的美食,創造日本料理的百年風華!

文學名家池波正太郎一生流連忘返的散步美食。
職人對料理的熱情、美食家對味道的執著,

挺立於時光洪流的無情考驗,
讓經典老舖的人情故事一頁頁延續……
那個時代,每條街道都擁有獨特的氣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