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移民的衝突、妥協與尊重,成為加拿大立國的重要傳統。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將過去與現在緊密相連,在這片土地上盡力呈現發生過的事件與人民生活。
到渥太華旅行一定會到「加拿大文明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Civilization),這間博物館是加拿大政府對於國家歷史與文化的詮釋。很多國家都會在首都蓋類似的博物館,例如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東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然而,嚴格上說來,文明博物館不在渥太華,而在渥太華河對岸的魁北克。
為什麼加拿大的文明博物館會設在魁北克?
雖然與首都渥太華只有一河之隔,文明博物館的地理位置處於魁北克西部的加地諾(Gatineau),隔著渥太華河與加拿大的國會大廈相對。文明博物館前的平臺是觀賞國會大廈最理想的位置,綠色的草地與河流襯托出國會山莊建築的壯美。在法語區的魁北克建立加拿大文明博物館,很明顯是為了平衡英裔、法裔移民在此生根的歷史。透過文明博物館可以看出加拿大人怎麼看他們的文化與文明。
在英、法移民來到加拿大之前,北美大陸有許多原住民,加拿大在歷史的發展過程裡接受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移民與原住民間的衝突,還有移民如何在新大陸建立加拿大這個國家,即是文明博物館的展示重點。
博物館的建築由加拿大本土建築師卡迪那(Douglas Cardinal)設計,整體空間寬敞、明亮,搭配渥太華河的地形,在世界眾多博物館中成為極出色的建築之一。
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分為南北兩翼,南翼為冰河之翼(Glacier Wing),是博物館的陳列區;北翼則為加拿大地盾翼(Canadian Shield Wing),為行政區域。南翼包含三層樓的展示空間,入口位於二樓,進入後的挑高空間包括服務臺、資訊服務處和休憇區。
展示區分布於三個樓面,位於一樓的大廳(Grand Hall)長達三百英呎,透明的落地窗挑高三層樓達五十英呎。天花板的造型有如一支朝向渥太華河駛去的獨木舟。
原住民是加拿大歷史的基盤
在大廳中陳設的是太平洋岸六個印第安地區的收藏。透過空間設計,使得整體意象呈現出印第安部落臨河的景觀,十一根高聳的圖騰柱立在大廳中,營造出加拿大原住民獨特的藝術形式。等於承認了印地安族群在這塊土地上的合法性,把他們視為構成加拿大歷史的基盤。
三樓的展廳有一個足球場的大小,不是從法國人發現加拿大開始講起,而是從一千年前維京人來到加拿大沿岸說起,接著按時代順序呈現歐洲人在加拿大這塊土地的歷史。
加拿大人的定義
加拿大是法國人賦予這塊土地的名字,法蘭西移民在聖羅倫斯河兩岸建立聚落,與印地安人交易。後來英國攻占加拿大,使得加拿大加入英裔移民。在三樓的展廳中,以三十三個原尺寸的造景,呈現當初的移民聚落和英、法移民間的衝突。
隨著時代推移,火車和鐵路成為聯繫加拿大各地的重要工具。加拿大不只是東岸的魁北克與安大略,西部的草原、洛磯山脈和太平洋都成了這個新國家的一部分。修建鐵路的華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湧入的新移民,包含印度裔、亞裔、東歐裔、北非裔等不同地方來的人,都成了這個國家的一分子,都是加拿大人。
您的國家、您的歷史、您的博物館
文明博物館的外觀設計與首都渥太華的景觀融為一體,以流暢波浪的外觀緩和了渥太華身為首都而有的政治嚴肅氣氛;內部策展將加拿大的過去與現在緊密相連。博物館為參觀者準備的宣傳手冊寫著:「您的國家、您的歷史、您的博物館。」(Your Country. Your History. Your Museum)。
文明博物館的設計相當新穎,每年吸引一百七十萬人次參觀,歷史在這裡不是枯燥乏味的。加拿大移民和公民來此可以理解這塊土地過去的歷史,外國的遊客則可以發現這個國家文化的多樣性。
本文摘自時報文化出版之《絕對驚豔魁北克:未來臺灣的遠方參照》 魁北克是遠方的參照、臺灣社會的比較。 四百年的臺灣史、四百年的魁北克史都不斷追問自己的定位,並尋求認同。 北美大陸上唯一說法語的魁北克人是法國人留在北美的後裔,長期與周邊三億的英語人士互動,他們沒有喪失自己的文化,反而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更加強化自己的認同。 臺灣人對魁北克的第一印象應該是: 公民投票尋求獨立兩次,但沒有成功! 但對作者來說,魁北克等同於第二故鄉,隻身遠赴異地求學,在那裡生活超過七年,並生下了魁北克之子。 本書是作者深度觀察魁北克社會面貌, 同時在生活經驗中瞭解當地歷史, 並與臺灣發展的現狀進一步比對參照,從而寫下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