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金雞報喜:說說古文字的「雞」

$
0
0

過完聖誕節、放完跨年煙火,很快就要迎接農曆新年了。大家都知道,接下來是金雞報喜之年,在此就不免俗地先跟大家道聲恭喜,再來談談古文字裡的「雞」。

既然要話說從頭,那就得從甲骨文的「雞」字著手。

甲骨文關於動物的字,多半都是描繪其形體的象形字,而「雞」也不例外,但它卻比其他字更有趣一些,怎麼說呢?

目前可見的甲骨文「雞」字形體有兩種:

前者如羅振玉所說:「卜辭中諸雞字皆象雞形,高冠修尾,一見可別於他禽。」很顯然這就是一個把雞隻外型描繪出來的象形字,我們可以清楚看出雞冠以及羽毛。後者寫得較為複雜,左半部其實是「奚」字,右半部才是「雞」的形體。

學者認為可能是因為原來象形字的「雞」,即使畫出高冠修尾的特徵,仍很容易與「鳥」搞混,所以特別為它加上讀音「奚」作為區隔。若從聲符「奚」加上形符「雞」的結構來講,這就是一個形聲字。

有趣的是,甲骨文中的「雞」字多半表示地名,指的是一個叫「雞」的地方,反而不容易看到表示雞隻的本義用法,這點倒是跟我們的想像很不同。

Source

至於金文雖然沒有出現「雞」的字形,不過我們可從另外一個字稍稍看出它演變的軌跡,那就是「鳴」。

甲骨文的「鳴」字有的从雞,有的从鳥,而在美國薩克勒博物館所藏的商代晚期青銅器中,有件名為〈鳴觶〉的器物,它內部有這樣一個字形「」,此字左半部的鳥形上有清楚冠狀,所以可以推定是個从口从雞的「鳴」字。然而隨著金文書寫線條化,周代金文便較少看到清楚从雞的「鳴」字了。

自從「雞」加上聲符「奚」以後,右半的形體就不再需要表現出寫實的雞隻外形,也因此原來寫作「雞」形的部分便類化成「鳥」形,變成目前看到的「鷄」字,而戰國文字多半都是這種从奚从鳥的「鷄」形。至於从隹的「雞」形則是見於秦文字,而這種隹、鳥作為表意偏旁相互通用的情形,在其他古文字中也相當常見,不足為怪。

在目前所見的戰國文字中,不論寫作「鷄」還是「雞」,都是表達雞隻本義,而甲骨文那類表達地名的用法也看不到了。

經過以上的說明,不知各位是否對「雞」字變化有更深一層的掌握了呢?

希望藉由這篇小文,能帶給各位些許的新年樂趣,在此祝福大家喜迎新春、雞年亨通!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