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國西南邊的霸主,號稱「雲南王」的龍雲(中)
「我這省主席是用一隻眼睛換來的」
成也政變,敗也政變。
1921 年至 1945 年,雲南發生過五次政變,龍雲在前三次政變中只充當配角,在後兩次政變中則扮演主角,其政治地位在政變中不斷上升,在最後一次政變中又跌落下來。[1]
滇軍創建者唐繼堯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13 年接替蔡鍔任雲南都督。在護國戰爭中,唐繼堯與蔡鍔聯合宣佈雲南獨立,一守一功,配合默契。龍雲評價説,「此次(護國)起義,確系唐會澤(唐氏為雲南會澤人)先生首倡,領導我滇 1700 萬民眾艱苦奮鬥之結果」[2],「唐會澤先下決心,然後革命份子方陸續來滇集中」。[3]
然而,因梁啓超與唐氏不和,寫護國運動史時刻意揚蔡貶唐;又因後來唐氏不贊同孫文在粵東的容共政策,掌握歷史書寫權的國民黨及共產黨對唐氏竭力貶低,「以致一般偏狹之人,遂抹殺一切,將護國起義紀念漠然置之」。[4]
1917 年,唐繼堯支持護法運動,被推為護法軍總裁之一,並任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靖國聯軍總司令。然而,唐氏在雲南的統治並未鞏固。1921 年,駐川靖國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率軍返回昆明,發動政變,驅逐唐氏。龍雲作為唐氏之衛隊長,忠心耿耿地護送其到蒙自。唐氏遠走香港,任命龍雲駐紮蒙自,伺機再起。
次年,唐繼堯重組軍隊,回師雲南。顧品珍兵敗身亡,唐氏復任滇督。此時,孫文在廣東引入蘇俄勢力助其統一全國,唐氏與陳炯明達成默契,反對國民黨聯共北伐,組織「民治黨」,開辦「民治學院」,倡導國家主義和聯省自治。1924 年,唐氏率七萬滇軍經廣西攻打廣東,被李宗仁率兩萬桂軍擊敗。唐氏自此一蹶不振。龍雲在此戰役中表現優異,全軍而退,獲破格提升。
1927 年 2 月 6 日,因不滿唐繼堯任人唯親、專橫獨斷,滇省爆發政變。[5] 此一政變,為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等實力派軍人所發動,雲南人稱之為「二.六政變」。龍主張只清君側,胡主張澈底改革,兩人意見懸殊,幾至決裂,後採折中主義。
2 月 22 日,四鎮守使成立雲南省政務委員會,推唐繼堯為「總裁」,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等均為省政府委員,以胡若愚為主席。唐只有虛名,實權操於胡若愚之手,龍雲僅為省務委員兼雲南陸軍講武學校校長。新的政務委員會發表「大政方針宣言」,聲稱「始終與國民政府合作」,「奉行先總理之三民主義而不知其他」等。[6]
唐繼堯本雄才,何堪處此,竟以憂憤成疾,於 5 月 23 日病歿。[7]也有人説,唐氏出門遇到左派舉辦的紀念國際三八婦女節的集會,婦女皆高呼「打倒軍閥唐繼堯」,憂憤之下,吐血而亡。甚至有人説,年僅 44 嵗、原本身體健壯的唐氏是被胡或龍下令處死的。
雲南長達 14 年的唐繼堯時代就此畫上句號。「二.六政變」最大的受益者龍雲和胡若愚之間的矛盾日益暴露。4 月 11 日,蔣介石清共前一天,龍雲在地方士紳的支持下擠走胡若愚,出任雲南省務委員會主席。這一天的省務委員會會議決議案,只寫下一行字:「胡主席現因公出省,議決:公推龍委員為主席。」[8]
龍雲又率先爭取南京政府的支持。1927 年 5 月 7 日,以快郵代電致南京政府,表示擁護蔣介石,也要在雲南清黨,譴責共產黨「奉行蘇俄陰謀」,「供蘇俄之犧牲」,「利用青年,把持農工運動」,揚言「決不能與之共同革命」。同日,派兵查封聽命於武漢左派國民政府的國民黨雲南黨部、省農民協會,逮捕共產黨員、省農協主席李鑫等人。[9]
胡若愚不甘失敗,發動突襲。6 月 13 日深夜,胡氏派出一隊人馬,包圍龍雲在昆明翠湖邊的私宅。龍雲尚在夢中,倉皇驚醒,組織反抗,已不濟事,250 人的衛隊被解除武裝。原是唐繼堯親信、現已投奔胡若愚的將領王潔修,指揮炮兵向龍宅連續發射兩顆炮彈。炮彈打得很準,一顆落在花園中,一個彈片打在一扇玻璃窗上,玻璃片濺向四方,龍雲的眼睛被玻璃片扎傷,鮮血模糊了雙眼,只好束手就擒,當了階下囚。是為「六.一四」政變。[10]
就在「六.一四」政變當天,南京政府任命龍云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軍長、胡若愚為三十九軍軍長、張汝驥為獨立第八師師長。[11]可見,南京政府對雲南並無實際控制權,事前對雲南即將發生政變一無所知。雲南與中央政府之關係,如同唐末藩鎮與朝廷的關係,雲南內部的混戰與北伐關係不大,北伐並未統一中國,如史家所言:「北伐所及的地區有限。東北、外蒙、內蒙、新疆、西藏、青海都在北伐的範圍之外。山西、西南三省、兩廣也在北伐的範圍之外。除了廣東是革命的基地,這些廣大的地區中的軍閥照樣地維持他們的地盤、防區。‘易幟’並沒有改變割據的現實,軍閥時期的分裂依舊。」[12]
第二天一早,昆明主要大街上貼出石印布告,由勝利者單方面揭示事變經過,可見胡若愚早有準備。這份落款時間為「中華民國十六年六月十四日」的「雲南省政府省務委員會布告」寫道:
照得本政府昨奉國民政府密令,以本省前次改革,毫不徹底,實屬龍雲一人作梗,特令解除該員職務。茲於十三夜將龍雲武裝全行解除,並將大要布告周知。唯恐有不良份子,來間報復,有礙治安。特再嚴論軍民人等一體知照。如有不持本政府命令、各軍長著名其上者,敢於擅入人室,尋仇肆行,立即逮捕,照軍法從事。切切布告。[13]
布告後面,一反往常慣例,未署主席銜名。所謂「奉國民政府密令」,完全是胡若愚捏造的。胡氏又通報各機關,「該反革命軍閥龍雲,現已解決」,並以龍雲之名發出辭職通電。
7 月 1 日,胡若愚在五華山主持升旗典禮,宣告政變成功、雲南「易幟」,國民黨的旗幟第一次在雲南升起。稍後,胡氏拍電給國民政府主席胡漢民和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表示「本省預備派兵北伐,並誓清共產黨徒」。與此同時,胡氏釋放了被龍雲逮捕的共產黨人李鑫等人。[14]
抓住龍雲以後,胡若愚說,「我這位兄弟是練家子,只有鐵籠子才關得住他」。害怕武功高強的龍雲越獄逃走,王潔修特製一個大鐵籠,內置藤椅一張,把龍雲囚在裡面,放在五華山上。龍雲在鐵籠里像困獸一般,被整整關了一個多月,受傷的那隻眼睛受傷未及時治療,完全失明。全身長滿虱子,甚至眉毛內都長了虱子,眼睛紅腫流血,痛苦不堪。龍雲重新掌權後,常對家屬説:「你們以為我這個省主席是容易得來的?關在鐵籠里一個多月的日子好過?」[15]
龍雲被囚期間,其妻李培蓮及家屬逃往法國駐昆明領事館避難。李培蓮請求法國領事盧錫比出面調停。李培蓮一直住在法國領事館內,費盡心血,四處活動,對於龍雲重獲自由出力甚大。龍雲重新掌權後,對妻子十分感激和敬重。[16]
所幸,龍雲雖被囚,軍事實力尚在,其屬下盧漢等人推舉滇軍老將胡瑛 [17] 為首,率軍反擊,勢如破竹。胡若愚不敢殺害龍雲,帶著龍雲向東撤退。7 月 22 日,兩人在大板橋口頭達成「板橋條約」,胡答應讓龍雲復位,自己率師參與北伐,往雲南之外發展。然後,胡若愚將龍雲釋放。
龍雲脫身後,獨自一人僱小舟潛至華亭寺,並聯絡部將反擊。他知道王潔修是害他失去一隻眼睛的元凶,命盧漢先帶兵進城,半夜三、四點突擊王部。王潔修被俘並被槍斃,其士兵和槍枝被龍部收編。
7 月 11 日,龍雲發出通電:「雲此番脫險歸來,謬承軍民過愛,勉負艱鉅。日前專意從事收束軍事,滇政自當公諸人民。」[18] 隨即,龍雲重返昆明,胡瑛將省府信印和三十八軍關防一併交與龍雲,龍雲於 8 月 13 日宣佈就職,雲南的政治軍事大權從此落入龍雲之手。龍雲統治雲南先後達十八年之久,其開始日期就是 1927 年 7 月 13 日。
8 月 5 日,龍雲就任第三十八軍軍長,蔣介石派特使李宗黃[19]到場致賀詞。龍雲在答詞中説:「6 月 14 日之變,本軍部隊被襲出走,雲亦橫遭禁錮凡四十餘日,身雖失卻自由,而奉行三民主義、服從中央之真誠,固始終不二也。茲幸民眾擁護,將士愛戴,脫險幸存,義難引退!」[20]所謂「奉行三民主義」、「服從中央」,不過是照本宣科。南京對雲南的戰局和政局無能為力,只是順水推舟給予勝利一方象徵性的承認。短短兩個月內,龍雲的人生宛如過山車一般,忽而跌入黑暗的低谷,忽而升到璀璨的高峰。苦盡甘來後,雖失去一隻眼睛,卻贏得整個雲南。
軍事形勢依然嚴峻。 8 月 18 日,胡若愚等聯合貴州軍閥周西成、四川軍閥劉文輝組成「援滇軍」,從滇東北發起反攻,佔領宣威等 10 個行政區。唐繼堯的弟弟唐繼虞、唐繼麟率三師部隊從滇西進逼昆明。龍雲一度打算逃往香港,盧漢、張沖等部將認為可奮力一搏。於是,龍雲決定先與東部的胡、張議和,再回師擊敗唐軍,終於轉危為安。
1927 年冬,周西成再度率軍入滇,三路大軍共有 26 團兵力,周西成揚言要「駐節西山,飲馬滇池」。劉文輝也派兵相助。雲南全省為之震動。龍雲再請胡瑛出任前敵總司令,在曲靖城西的寥廓山中血戰一場,大獲全勝。
1928 年秋,貴州軍閥周西成與李燊發生內訌。龍雲支持李燊;胡守愚、張汝驥與周西成、劉文輝簽訂「三軍密約」,組成滇、川、黔討龍軍。次年,蔣介石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衝突白熱化,西南三省混戰各方各自尋找靠山:龍雲向蔣介石表態討桂,周西成等倒向桂系。1929 年 4 月 12 日,周西成兵敗雞公背,中彈溺水身亡。
雲南的局勢仍未穩定。1929 年 3 月,龍雲部第九十七師師長孟坤倒戈,與胡若愚、張汝驥組成反對龍雲的「靖滇軍」,三軍聯合,進軍昭通。七月,龍雲部與「靖滇軍」在昆明郊外激戰,「靖滇軍」敗退。是年冬季,盧漢率軍將胡、張、孟聯軍逐出雲南,劉文輝收容胡、張、孟,撥出川屬鹽源、鹽邊兩縣給三人駐兵。
為徹底解決胡、張、孟,龍雲以重金籠絡當地土司攻擊胡、張、孟。三人節節敗退,到九所土司地方,前有打沖河擋路,後有龍雲追兵。在最後一戰中,張汝驥被俘處死,押解至大理槍決;孟坤渡江淹死;胡若愚隻身過溜索,幸而逃脫。[21]
至此,龍雲結束了雲南的內戰、完成了雲南統一,「計是役歷時三年,兄弟鬩牆,誠屬痛心之事。然在當時,勢不容已」。他進而宣告:「三迤全境,以次敉平;全局奠定,統一完成!」南京政府發表雲南政府組織令,委任龍雲為省政府主席。[22]省政府委員 13 人,軍人即佔寥 8 人,其餘五人為民、財、建、教四廳長和省政府秘書長,為清一色的「龍雲政府」。
[1] 萬揆一:《龍雲與雲南四次政變》,載台北:《雲南文獻》第23期,1993年版。
[2] 龍雲:《護國系唐會澤首創:雲南擁護共和紀念講詞》,見《龍雲自述》,合肥:時代出版公司、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頁73。
[3] 蔡鍔到蒙自時,蒙自道尹已奉袁令,欲加以逮捕,幸唐派軍保護,蔡乃平安進省。龍雲:《護國實出自雲南自動:雲南護國紀念講詞》,見《龍雲自述》,頁75。
[4] 龍雲:《護國實出自雲南自動:雲南護國紀念講詞》,見《龍雲自述》,頁75。
[5] 唐繼堯執政後期,因顧品珍叛變,對實力派將領頗為猜忌,改革軍制,設置四大軍區,任命胡若愚、龍雲、張汝驥和李選廷分別為滇中、滇東、滇南和滇西鎮守使。不久又命令四人換防,以防形成割據之勢。唐氏擱置省憲,連年對外發動戰爭,財政虧空,濫發紙幣、公債,增捐加稅,重用三弟唐繼虞,致使雲南各界離心離德。
[6] 謝本書:《龍雲傳》,頁48。
[7] 段克昌:《雲南二六政變親歷記》,台北:《雲南文獻》,第2期,1973年版。
[8] 《雲南省務委員會會議記錄》「四月十一日決議案」,昆明:《雲南檔案史料》,第17期,頁36。
[9] 謝本書:《龍雲生平大事年表》,見《龍雲自述》,頁175。
[10] 譚家祿:《龍雲在滇史蹟》。
[11] 謝本書:《龍雲生平大事年表》,見《龍雲自述》,頁175。
[12] 陳志讓:《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頁177。
[13] 萬揆一:《龍雲與雲南四次政變》。
[14] 据南京政府派到雲南組建國民黨黨部的蔣子孝給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廣州分會的報告顯示,共產黨的藉故挑撥並允予胡援助,是促使胡敢於發動倒龍政變的重要因素。龍雲在五月十一日逮捕大批共產黨人之後,漏網之共產黨人嚴英俊、王德三等到蒙自謁胡,並將左派國民黨省黨部籌備處及共產黨省執委會辦事處遷往蒙自。參閱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一至六月份》,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77年版,頁1247-1248。
[15] 謝本書訪問田汝增記錄稿,見謝本書:《龍雲傳》,頁54。
[16] 法國領事盧錫比向胡若愚提出龍雲自動下野、轉赴日本考察等四項條件,希望其盡快釋放龍雲。法國方面的關注,是胡若愚不敢加害龍雲的原因之一。參閱謝本書:《龍雲傳》,頁54。
[17] 胡瑛(一八八九四—一九六一),雲南人,滇軍將領,雲南講武堂畢業,同盟會會員。早期追隨唐繼堯參加護國、護法戰爭,出任佽飛軍第四軍軍長兼雲南憲兵司令。「六·一四」政變後,幫助龍雲擊敗胡若愚。
[18] 《龍雲願息爭收束軍事電》,昆明:《雲南檔案史料》,第18期,頁8。
[19] 李宗黃(一八八八—一九七八),雲南人,白族,國民黨地方行政專家,參與國府地方制度設計。一九四五年,龍雲被解職後,短暫出任雲南省代理主席。晚年在台灣任國大代表、總統府國策顧問及政大教授。
[20] 萬揆一:《龍雲與雲南四次政變》。
[21] 此後,胡若愚退出軍界,蟄伏多年,直到抗戰勝利後才再度出山,參與國共內戰,卻在廣西的戰鬥中被共軍擊殺。
[22] 謝本書:《龍雲生平大事年表》,見《龍雲自述》,頁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