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猜猜看!日本也過清明節的地方是?

$
0
0

中華傳統節日有所謂「祭祖四大節」的說法:除、清、盂、九。除指大除夕;清指清明;盂指盂蘭節;九指重陽節(九月初九)。中國人對於傳統祭祖四大節十分重視,甚至影響到整個東亞文化圈,身處中國毗鄰的日本也不例外。祭祖四大節當中,以盂蘭節影響日本最深,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一般都會放假一週左右,很多日本人都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

相對於盂蘭節,日本人好像甚少重視另外三個節日,除了沖繩。有到過沖繩的,或許會留意到當地很多文化表徵與日本本島不太一樣,甚至有很大程度上接近中國文化的一面。除了盂蘭節,琉球人還會在清明節進行節日行事。

《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從曆書上的解釋,清明節最初單純是節氣上的名稱,並沒有任何習俗或行事伴隨。今天清明節的掃墓、郊遊等習俗則是源於寒食節。寒食節則源於中國北方地區,古時的人們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由於新火未至,人們遂被禁止人們生火煮食,只能吃已備好的熟食、冷食,甚至外出掃墓、踏青。

由於寒食節是冬至後第 105 日,與二十四節氣的清明相近,幾乎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後一天,人們慢慢就將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併度過,寒食節的行事和習俗也漸漸應用到清明。到了宋代,寒食掃墓之俗已移到清明,各地人們開始習慣於清明節祭墳掃墓,奠定了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和行事。

至於沖繩的清明節習俗是何時開始?這個問題可以追溯至明代。早在琉球三山時代,琉球在官方和民間均有一定的往來,如朝貢和貿易等。

《明史.琉球傳》記載:「中山又遣使請賜冠帶,命禮部繪圖,令自制。其王固以請,乃賜之,並賜其臣下冠服。又嘉其修職勤,賜閩中舟工三十六戶,以便貢使往來。」

三山時代的中山王國利用朝貢活動,與中國打好關係,當時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派遣「閩人三十六姓」[1] 移民至琉球,提供航海等知識,方便兩國往來。

閩人三十六姓是什麼呢?閩人三十六姓中的「閩」是指福建人。據今天的歷史研究顯示,三十六姓只是一個虛數,實情是由明太祖開始,明代曾多次遷徒福建人移民至琉球。據今天的統計顯示,現存於琉球的中國士族後裔只有二十五姓,並非剛好三十六姓。

中山國王把這批中國福建移民安頓於今天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成為了久米士族。久米士族除了有航海等技能外,也帶入了中國文化,包括了清明節的祭祖活動。

遷入琉球的久米士族,雖然具有中國背景,但數百年來的生活也融入了當地的琉球文化,形成琉球獨有的清明節活動。

在久米村原址上建立的福州園(Source: LordAmeth, via wikipedia

琉球人保持祖先祭祀活動的原因與親族組織的系統有莫大的關係。親族組織原以父母雙方血緣關係為基盤所組成的網絡,到了近代琉球,親族結構逐漸轉向以父系血緣為主幹的網絡,形成「門中」,意思為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這方面與中國社會傳統結構也相近。

除了家庭結構,琉球王國也以家譜的有無來區分「士族」和「百姓」的身分,有家譜的認定為士族階層,無家譜的則是百姓,深化了久米士族對自身家族的聯繫性。

門中除了加深家族血緣關係外,另一個社會功能就是集體的家族活動,包括清明節的祭祖。門中成員藉清明祭祀共同祖先群聚一起, 在祭祖的儀式中強調彼此的血緣關係,對外有顯示家族力量和樹立家族聲望的意義。

除了家庭結構和祭祖活動外,久米士族也帶來了中國沿海地區傳統墓穴的特色——龜甲墓。在久米士族遷入前,琉球人主要以破風墓和屋型墓作為墓穴的特色。後來,久米士族的遷入,龜殼墓也成為了琉球人墓葬的一種。琉球人的龜殼墓,墓的下方是一個石室,用以安放死者的遺骨,當中不止一人,而是把所有門中的成員也會同葬於一個墓穴,所以琉球人龜殼墓建得較大規模。

墓穴的特色、家庭社會的結構、傳統文化背景的傳入,讓清明祭祖文化先在久米士族之間普及。後來隨著士族政治上的影響力,伸延其影響至琉球首里王室的士族,再傳播到地方農村的庶民社會,漸漸形成琉球獨有的清明節。

傳統上,琉球的清明節主要分為「神御清明祭(カミウシーミー)」和「御清明祭(ウシーミー)」兩種。神御清明祭通常由門中的成員出資,由宗家準備重箱,門中的女性神職人員及各家的男性代表聚集之後,先到共同祖先的古墓進行拜祭,然後到有血緣關係的墓地祭拜。御清明祭則是由各戶自行準備重箱到近親祖先的墓前祭拜,通常在神御清明祭之後舉行。

由於清明節在現代日本並不是公眾假期,現代的沖繩人一般在清明節後的第一個星期日,集合在祖先墳前舉行清明祭。普遍清明祭的程序為,宗家先帶領族人以紙錢、御三味、糕餅、水果等,祭拜墓地的土地公,再向先祖雙掌合十上香,同時燒紙錢和獻上祭品,包括御三味(ウサンミ,即蒸豬肉、雞肉、魚)、鮮花、水果(芒果、香蕉、蘋果、菠蘿等)、甘蔗(製糖用甘蔗)、白切雞和糕餅。祭拜祖先後,宗家向族人致詞講話。最後,則是用餐聯誼時間,宗家和族人一起在墓地附近享用祭品,同時與族人聯絡感情。

清明祭除了追憶先祖外,也是家族間年度聯誼的機會,因此清明祭在琉球有家族聚首、慶賀的意思。倘若有宗家傳人去世,該家族則在兩年內則不舉行清明祭祖,以示哀悼。

儘管今天的琉球受日本統治,說日語為主,但生活文化仍充滿數百年來孕育出的中國文化影子,清明節是其中一個從節慶角度看中國文化在國外的影響力的事例。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