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向下流動的社會來臨──這群被國家集體棄養的青年世代

$
0
0

作者: 山田昌弘

生存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暴露於存在論(ontology,或譯本體論)的不安之下。


在前現代社會中,宗教或是社會共同體組織提供了個體存在所需的理由。若信仰傳統宗教,或是遵守社會共同體的準則體制,就不需要煩惱自己是誰這個問題,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孤立的而自絕於群體之外。


然而從宗教或社會共同體組織的桎梏解放出來的現代人,則暴露在存在論的不安之下。即自己孤立於社會之外、自己的存在對誰都是不必要的,以及沒有人重視關心自己的不安。因此,有必要由自己創造出自我存在的理由。這個存在的理由,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遜(E. H. Erikson)將其命名為自我認同(identity)。


心理學家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遜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我以「自己被他人認為是必要、且被他人所重視關心的信念」來定義「自我認同」。唯有堅信自己對誰(事物)是必要的、有誰(事物)重視關心著自己,我們現代人才能夠安心地過日子。


而且,在現代社會中,「固定的職業」與「家庭」乃是自我認同的核心。若擁有固定職業,就能夠確信自己的工作貢獻對於社會來說是必要的,此外,也能夠相信家族成員應該會認為自己的存在是必要的、並且重視關心自己。因此,艾瑞克遜的心理社會發展論(或稱人格發展論)提到,首先,孩提時代應在認為自己是必要且重視自己的「家庭」中長大,建立培養出信賴關係。接下來,離開了養育自己的原生家庭的青年期,會藉由就業得到「固定工作」、結婚建立「家庭(配偶、子女)」。


換句話說,得到存在論安心感的場合/狀態,被要求應該由自己來自力創造構築。而這也是艾瑞克遜所謂青年期的自我認同危機期。而在找到固定工作、結婚建立自己的家庭後,只要不發生太離譜的事情,應該就能夠抱持著存在論的安心感直到死亡。


而艾瑞克遜的心理社會發展論要能夠成立的前提,便是每個小孩都能在安穩的家庭中成長、每個青年都能夠找到固定的工作(包含成為家庭主婦),並且順利結婚成立自己的家庭。


在日本,從心理層面的意義來說,若認為現代社會階段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那麼自戰後至一九九○年代中期為止,對孩子們而言,有著可以安心成長的穩定家庭環境,且青年要找到固定工作也很容易,結婚亦非難事。兒童虐待諮商案件數量少、失業率令人驚訝地低、自營商也十分穩定發展,未婚率或離婚率都非常低。


換言之,大多數的孩子都由安定的家庭扶養長大,大多數的青年不用特別奮鬥努力,只要有意願,都能夠找到企業的固定正職工作;並且結婚成家。上述這些狀況,自二次大戰後至一九九○年代中期為止,是在經濟持續成長、企業隨之發展,以及單位家庭也處於經濟豐裕狀態下才可能發生。


在這層意義上,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存在論的安心感是能夠自然而然輕鬆到手之物。若是男性,只要成為正職員工,在終身僱用制之下到退休為止,都能夠感到自己的存在對公司來說是必要的、公司也很重視自己;不論男女都能夠順利結婚、養兒育女,透過建立家庭,能夠感到自己的存在對家庭來說是必要的、家人也都很重視關心自己。


存在論不安感的「常態化」


不過,從一九九○年中期開始的經濟衰退,並非僅是一時的不景氣,還伴隨著巨大的社會構造轉換與變化。在工作領域,就算身為男性,因為找不到固定工作或只能找到非典型僱用的工作,以及就算是正職員工也會面臨裁員等狀況,導致在工作領域自己不被認為是必要的、自己是不被重視的情形日益增加。


此外,在家庭關係的領域,就算想結也結不了婚,就算結婚也可能離婚等狀況,對於家庭來說自己不被認為是必要的、自己是不被重視的情形;或是根本無法建立家庭的狀況也愈來愈普遍。


換句話說,至今為止供給存在論安心感的「固定工作」、「家庭關係」本身轉趨不安定,人們暴露在存在論不安感影響下的程度節節升高。過去,這只是在選擇工作、尋找配偶的青年期才會出現的「一時性/暫時性」問題;但現在老是找不到固定工作、總是無法順利結婚成家,在這種狀況下,不安的時期不僅有長期化的趨勢,就算成為正職員工、結婚成家了,還是無法承諾能夠得到存在論的安心感。換言之,存在論不安感走向常態化即是目前的現狀。


眾所周知,發生於二○○八年的秋葉原事件加害人也是非典型僱用派遣員工,且沒有女朋友。當存在論的安心感已經無法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由社會結構供給時,人們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


2008年6月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秋葉原所發生的隨意殺人事件,犯人為25歲的男性加藤智大,事件共造成7死10傷。是日本30年來死者最多的同類罪案,也是歷來出動最多急救隊伍的事件。(Source: wikipedia)

2008年6月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秋葉原所發生的隨意殺人事件,犯人為25歲的男性加藤智大,事件共造成7死10傷。是日本30年來死者最多的同類罪案,也是歷來出動最多急救隊伍的事件。(Source: wikipedia)


其一,對取得正職員工身分、已婚,即成家立業的人來說,經常發現他們會牢牢地攀附在這些關係上不放手。如同英國社會學家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所言,這是「相互依存性」在現代社會中日見普遍的理由。就算自己在此種關係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但因認為「比起無法證明自己的必要性還是好多了」,於是不得不持續下去。


例如,就算被黑色企業強迫必須長時間工作勞動,但比起淪落為非典型僱用員工、無法證明自己的必要性來說還是好多了;因為家暴被毆打,但比起自己孤家寡人還是好多了。不得不這麼想的理由,是因為一旦成為非典型僱用的約聘僱員工、便很難轉職成為正職員工,或是想要結婚(再婚)卻無法如願的人充斥等社會的結構性因素。


除此之外,沒有「固定工作」、無法建立「家庭」的人,再加上就算有固定工作或家庭也未必在職場及家庭關係中認為自己是必要的或受到關心與重視的人,就必須在職場與家庭關係之外的場域,找到屬於自己的存在論安心感。


近年,社會大聲疾呼應重視「心理上的安身立命之所」的必要性,其理由也在於此。不過,所謂心理上安身立命之所應該有各式各樣的型態吧。其中之一,就是在網路世界中引人注目這種實踐方式(或說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有人埋頭於自己的興趣,或尋求朋友關係的慰藉吧。其中,也有藉由市場供需機制購買存在論安心感的解決之道。


情感體驗產業的發展


若有無法自然而然被滿足的「欲求」,便會導致滿足這些欲求的「市場機制」產生,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常態。若有想結婚的欲求、且有此欲求的人不斷增加,於是產生了所謂的「結婚資訊服務業」的產業。


尋求存在論安心感的欲求成為社會普遍性的需求,因而產生了滿足這些欲求的產業。存在論的安心感即一種希望自己被認為是必要的、自己受到重視與關心的意識,若是有能夠供給此種體驗的產業,尋求自我存在安心感的人應該就會從口袋掏出錢來吧。


「義工旅行」與「女僕咖啡廳」,正是供給自我存在安心感情感體驗的場域。


女僕咖啡店的員工在街上招攬生意。

女僕咖啡店的員工在街上招攬生意。
(Source: wikipedia)


寵物相關服務業也可列為此種產業。而義工旅行此種活動,在當義工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實際體驗到「自己是派得上用場的」;參加者彼此之間建立起情誼,結果在活動後還組織起聯誼會,在義工旅行之外會碰面交流的案例時有所聞。義工旅行也成為另一種創造「心理上安身立命之所」的契機。


當然,針對以金錢交易購買存在論安心感,換言之,存在論安心感的市場化,有人持存疑反對的意見。想要有義工體驗,參加義工團體不就好了;想要受到女性的重視關心,好好交個女朋友讓她為你泡茶不就好了,應該有人是這麼想的。但是,雖說是得到相同的體驗,但是比起在義工組織中打雜跑腿、為了交到女朋友所要花的成本,直接花錢交易購買要來得「輕鬆」多了。


比方說,就算用錢買到的只是「一時/暫時」的經驗,選擇此道的人愈來愈多也是無可奈何的。究其原因,乃是因為即使是從家庭關係或工作上所得到的安心感,也開始變成一時/暫時而不穩定的體驗了。


從今往後,應該會出現各式各樣不同形式的情感體驗產業、販賣一時性安心感的慰藉吧。


本文摘自立緒出版之《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青貧浪潮與家庭崩壞,向下流動的社會來臨!
0010710871
被國家集體棄養的青年世代
「年輕」成為弱勢的代名詞

低薪資,低成就――養不活自己、結不了婚、不敢生小孩、買不起房…
高負債,高風險――背學貸、負國債、一胎化、物價飆漲、年金制度扭曲…
無欲無求,不敢奢求――草食族、飛特族、繭居族、單身寄生族…
「青貧浪潮」席捲世界,年輕人為何被社會集體劣退?

class='rpl rpl_slick'>



更多故事: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urrent'>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class='rpl_item rpl_visibl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