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彥勳(臺大物理所研究生)
筆者在國中時期即拜讀過司馬先生的作品──《項羽對劉邦:楚漢雙雄爭霸史》,當時讀來,只覺得歷史小說比起教科書上的歷史要生動得多,事實上理當如此。而同一時期,也曾讀過陳舜臣先生的大作──《小說十八史略》,這兩位先生的筆法都是將個別人物的趣聞軼事極盡蒐羅之能事,因此在瞭解該人物對歷史的影響之前,讀者們就可以推想該人物的性格和行事作風究竟是如何等等。也因為如此,使得歷史能在讀者心中建立一個與人物互動的平台而饒富趣味!
不過說來慚愧,坂本龍馬在日本歷史上赫赫有名,筆者卻在拜讀司馬先生的《龍馬行》之前,只略知這名號,並不清楚其確切事蹟,對於明治維新等日本歷史上如此重大之事亦不甚了解。
現在想來,也許並非壞事,如此一來,便能不帶任何成見地完完全全將自身置入司馬先生所設計的「劇場」中,陪著主角坂本拜師學刀、遇黑船來日……。
司馬先生光是描述未走上維新道路前的龍馬,就用了近兩本的篇幅來書寫。其中筆下的龍馬,個性、遭遇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也可以想見坂本龍馬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大概就有如孫運璿先生之於台灣吧?
不!恐怕有過之無不及,書中許多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於主角的尊敬。司馬先生以他慣用的筆法,用各式各樣的事例,像雕刻般,一筆一刀鉅細靡遺地將坂本龍馬的形象刻劃出來。
龍馬不但不拘小節、也不修邊幅(不愛洗澡在書中被提起許多次),更不服從權威的價值觀。另外還有一點非常有趣,作者提到:「從未對任何事物特別執著。」對此描述的事例是指龍馬與重太郎的比試刻意輸掉,筆者認為這其實反映出了龍馬那有彈性的思維,以及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器量,與當時日本的武士風氣是大相逕庭的,配上他由始至終,該懼不懼、該屈不屈的精神,龍馬往後能隻手改變日本歷史的走向便不難想像。
說來可能難登大雅之堂,其實在筆者閱讀第一、二冊時,龍馬的形象在筆者心中,不知不覺與漫畫航海王的主角──魯夫聯結起來,同樣地不拘小節、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讓人不禁好笑的是,同樣也都不太會說謊。
讓筆者實在懷疑,是否日本民族心中的英雄就該有如此形象?開卷即有一段令筆者最有印象,在此節錄如下:
「乙女(龍馬姐)到龍馬房間通報這個好消息。」
「龍馬,你可開心拉,藩裡批准了哪!」(指批准龍馬可赴江戶學刀)
「喔,咳!」
龍馬嘆了口氣。
「怎麼啦?」
「那裡本來有一隻跳蚤,我撲過去,牠就逃到書桌下。我也不甘示弱,立刻鑽進桌下,沒想到那隻跳蚤竟跳進我嘴巴!那味道好怪啊!」
說著還傻呼呼地笑了。
「這孩子果然不太正常啊!」
這整段乍看之下讓人覺得不知所云,即便以小說的角度而言,甚至有點過於零碎,可筆者認為這便是司馬先生筆鋒的魅力之一。
這隻倒楣的跳蚤遇上的是一個已經十九歲的大男孩了,理當算是個「懂事」的年紀,卻還如此小孩心性,更令人驚訝的是,龍馬似乎不太在意他能否去江戶學刀,好似這事與他無關,而此時的他眼中只有注意到那隻跳蚤。後續還有很多事例,司馬先生似乎想不斷強調龍馬是個活在當下的人,他的視野不會因為外在的環境而受到改變。
龍馬只想走龍馬的路,旁人學不來,更無法勉強龍馬去走符合眾人期待的路。
「上喜撰驚醒太平夢,只消四杯即夜不成眠。」
西元1853年,還未有任何維新思想的龍馬早期生活中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為當時的日本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也從此改變了龍馬的一生。
培理(Mather C. Perry)的黑船來了!
書中的敘事來到此處,由司馬先生的筆中,不難看出當時日本政權──幕府應對此事的手忙腳亂,可能也肇因於當時的政治體制類似於中國周代的封建體制(與中國不同的是,統治天下的並不是天皇,而是幕府德川氏的將軍),鎖國已三百年的日本,見到黑船大約就像現今見到外星人一樣吧。
整個幕府上上下下無一不驚慌失措,培理只是進行測量工作都讓警備軍嚇得魂飛魄散。但看看司馬先生如何描述龍馬……。
龍馬的第一反應:「武市兄(武市半平太),黑船的事情我了解了。不過你身上有沒有吃的東西?」龍馬的反應總是出人意料,即便是身邊陪伴已久的志士朋友都為之訝異又無可奈何。
司馬先生又寫:
「簡直就像鯨魚幻化的妖魔。」
他瞠目結舌地望著浮在海上的四艘黑船。
「真希望我也能擁有這種船,即使只有一艘也好啊!」
真是太天真了。就像小孩想得到玩具一樣。
筆者喜歡司馬先生的文筆便來自於此,不斷地用對話、或內心的獨白,將人物的想法表露無遺後,再畫龍點睛,附上作者自身的看法,此舉不但不顯得累贅,而能補充讀者內心想像的不足,使得人物更加活眼活現地出現在讀者眼前,而更加欽佩龍馬。
所謂時勢造英雄,發生這樣的歷史大事,龍馬若同樣失神亂蹄,自然不足一提;若因黑船來日而立刻聯想到國家民族的安危,又顯得太過一般愛國志士的想法。而今龍馬之所以能在那樣兵荒馬亂、英雄人才輩出的時代當中鶴立雞群,自當有如此不同凡響的氣度,在這樣一件事情的描述中,坂本龍馬與其他志士立分高下。
司馬先生認為,龍馬之所以會投入尊王運動,多半為身邊友人所影響(如武市半平太),但最重要的轉捩點應是水原播磨介的從容赴義,本著一份感動的心情,書中的龍馬發出了慨嘆:「就以這把孤劍撼動歷史吧!」
不知這究竟是司馬先生的考證、抑或是小說情節的杜撰,讀到這裡,與前面書中的描寫,筆者不禁又作了另外一聯想──項羽。
項羽在看見始皇嬴政的巡幸隊伍時,便語出驚人地說:「彼可取而代也。」這和劉邦的氣勢又不同了,同樣的情形,劉邦說的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劉邦只是基於欽佩和羨慕而想成為那樣的人,而項羽和龍馬自信地認為自己將是可以改變現狀、改變歷史的人,與劉邦的出發點截然不同。有意無意間,司馬先生或許想將項羽及龍馬連結在一起吧。
隨著故事的進行,龍馬對於漢學、西學、甚而民主憲政等等議題開始學習,而再也沒在刀術上有更進一步的研究,不知不覺又與項羽的「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相互呼應。
司馬先生對於項羽當然不陌生,日本研究司馬遷《史記》的人更是多如繁星。司馬遷對於項羽的評價,肯定也影響了日本許多文史工作者,司馬先生想必也是其中之一,在坂本龍馬身上似乎可以看到項羽的影子。
《龍馬行》前兩冊敘述至龍馬脫藩為止,這也是龍馬另一人生大轉捩點,此二冊中,司馬先生已將坂本龍馬這個人由各個角度,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
讀者在閱讀至此時,如對於後續歷史較不熟悉的話,司馬先生其實已提供了相當完整的背景資料,可讓讀者們試著去猜想龍馬對於後出的史事會有何反應,甚至可以推測歷史的進展。除了享受讀小說輕鬆愉悅的樂趣外,更可以猶如推理、研究,來看看歷史是怎麼給人們教訓及啟發的!
本專輯為「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和遠流出版社共同合作的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