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穿越到「江戶」,一窺復刻版的日本──讀《江戶年中行事圖聚》

$
0
0
作者:李金縈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江戶」這個詞吧。

「江戶」,東京的舊名,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最普遍的說法是「入江的門戶」,江戶東京博物館也採用此說。所謂「入江」是指海口、河口,「門戶」則是入口之意。

看看現今作為世界主要港口之一的東京港的榮景,「江戶」這地名彷彿是一個預言呢。

西元 1615 年,德川家康終於扯下戴了許多年的「效忠豐臣氏」的偽面具,推翻了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的政權,正式成為一統天下實權的幕府大將軍。自此,德川家康的政權根據地──江戶的重要性便逐漸超越天皇所在的京都,成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江戶時代」(1603-1867)也成為德川家統治日本 264 年的代稱。

德川家康

一統天下實權的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1543-1616)
(Source: wikipedia)

所以「江戶」這一詞,既可以作為地名指稱東京,也可以指涉十七至十九世紀前半的日本。

在德川家康的經營之前,江戶一帶在當時被認為是貧瘠的荒地。在家康的經營之後,才慢慢發展成大城市的面貌。

據說,豐臣秀吉擔心德川家康勢力日益龐大,所以故意以賞賜為名,要家康放棄原有的領地東海(今山梨、靜岡一帶),轉至關東(今東京一帶)。

這種封地轉移之命,在當時往往是當權者削弱下位者實力的手法,且當時江戶一帶蠻荒一片,長期又為北条家的領地,對於像家康這樣從外地空降而來的統治者管理十分棘手,因而引發許多德川家家臣對秀吉的轉封之命相當不滿,但歷史傳言,老謀深算的家康本人卻十分高興,接受轉封,不僅能向秀吉表明自己臣服的忠心,而且他認為江戶這塊地是未開發的璞玉,善加經營必定大有可為。

至於為什麼德川家康要這麼費勁,把政治文化中心轉移到東京呢?歷史上有一說是,遷都至東京,一方面為了再削弱天皇的影響力(嗯,當時的天皇原本就已經勢弱,所以說「再削弱」),另一方面也是要遠離豐臣家的根據地──大阪,以確保自己的政權可以長治久安。

今日日本的生活中許多習俗、節慶,是在江戶時期奠定下形式。

這是因為在江戶時代之後,日本經歷「明治維新」西洋化的改革,上至政治體制,下至庶民生活,皆一拋過去舊有的種種傳統制度,走向西化,但文化內在層面的歷史節慶習俗等,則繼續保存著江戶時期,維持它們大致的面貌。

江戶時代,商業繁盛,庶民文化發展蓬勃,印刷出版也相當興盛,所以當時很流行描繪庶民風情的「浮世繪」,像是《三國演義》、《源氏物語》這類大部頭鉅著,簡化內容後配上浮世繪插畫,出版成通俗本,即使知識水平不高的普羅大眾也能輕鬆閱讀,在當時庶民之間非常受歡迎。

除此之外,街頭上還張貼許多由浮世繪畫家所繪的海報廣告,浮世繪不僅是當時庶民生活每天接觸的一部分,也成為現代人想像江戶時代風貌的一項重要依據。

江戶年中行事圖聚》的作者三谷一馬,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是江戶風俗資料畫的專家。他深感於自江戶時代以來的習俗漸漸式微,他在序言裡這麼寫著:

元旦早上,一聽到玩羽毛球(原文為「羽根突き」,一種以彩繪木板把羽毛毽子打高、不能落地的遊戲。是女孩在新年一月一日的活動之一。玩的時候,木板打到羽毛毽子會發出喀漆喀漆的聲響)的聲音,就會湧現新年來了的實感。但是,我居住的世田谷一帶,穿著新年妝扮的女孩玩著羽毛球的聲音,卻是很久不曾聽見了。……不只是小孩玩的遊戲而已。本書中所收的江戶時代的習俗,現在大概都不太舉行了。即使還被保留著的習俗,其實也只徒存形式而已。

51S353SPZAL._SX323_BO1,204,203,200_

《江戶年中行事圖聚》

因此三谷一馬將江戶時代一年中的習俗、節慶活動,按照日期排序,成為《江戶年中行事圖聚》一書。

這本書在昭和 63 年(西元 1988 年)首次印刷出版,後來在平成 10 年(西元1998年)再度出版成便於攜帶的口袋書(日本稱為「文庫本」)。

書中介紹的習俗活動,很多也為現代外國遊客所熟知,例如:三月女兒節、相撲、七夕祭、神田祭等等。雖然許多傳統節日仍保留著,但在西洋化之後,廢除舊曆改採新曆,舊曆的節日則按照原日期直接轉成新曆,比如一月一日的新年,在日本不像臺灣有跨年倒數晚會等等類似派對的活動,而是要在家吃跨年蕎麥麵、雜煮湯等年節料理的日子。

此書中,三谷一馬蒐集了葛飾北齋、歌川豐國等浮世繪名家的作品,共91幅,由他的親手重繪,同時也蒐集了關於這些活動的文字記載。記載的內容許多是訓讀漢文,與現代日文有些差距,對於外國人而言不是容易理解的文章。

葛飾北齋著名的作品: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神奈川海邊的大浪)

葛飾北齋著名的作品: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神奈川海邊的大浪)

不過僅僅是看著浮世繪的圖像,想像江戶時代的樣貌,每個讀者在自己的想像中,建構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復刻版日本,如此,《江戶年中行事圖聚》也能看作一本另類的旅遊導覽書吧。

另一方面,透過閱讀這樣子整理傳統習俗的書,也是一個讓我們回首看看自身的傳統習俗的契機,在每個讀者的腦內,現代的日本、現代的臺灣、江戶的日本、十九世紀的臺灣,這四者穿越時空的交會碰撞如此炫目光彩。

作者簡介:清華大學中文系、中文研究所畢業。因為指導教授一句「你有沒有想要留學」,開啟了日本儒學研究之路。覺得江戶時代是日本最有趣的時代,剛好很幸運,現在就在江戶留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