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混淆虛擬與現實的人類集體困境──層出不窮的當代大屠殺、自殺、恐怖攻擊

$
0
0
作者:法蘭克‧貝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

非常真實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日,這個年輕人買了張電影票,進了戲院坐在前排,影片播映大約三十分鐘後,他把緊急逃生口打開,沒關上就離開大樓,到停車場的車子裡換上防護裝備並帶著槍枝。

午夜零時三十分,他從那扇已經開著的門再度進入戲院,身穿防彈頭盔、防彈綁腿、咽喉防護罩和防毒面具與戰術手套。

放映廳裡有些人看到這名戴面具的槍手,以為只是熱情的蝙蝠俠粉絲為了首映而變裝。當時和家人一起看電影的一名男子事後表示,攻擊剛開始,看起來像是為了首映的宣傳噱頭,但是之後,這場秀「很快地變得非常真實」:

電影放映後大約二十分鐘,剛好是一段有點嚴肅的情節,一個類似催淚彈的東西─我當時以為是鞭炮─被丟到螢幕另一邊,並落在我前面的旁邊。

大家開始離開座位走動。接著,我的位子下方,還有放映廳右邊後面的角落,開始看到槍火。當時我還是以為在放鞭炮。但後來我被打到這裡(指著肩膀與胸腔的下方),我才知道,事情大條了。這時候尖叫聲四起,一片混亂。

午夜零時三十八分,槍手丟了一顆煙霧彈。煙霧開始瀰漫時,他開了一槍,先對著天花板,然後就對著觀眾開火。他還用史密斯威森的M&P15半自動步槍配上一百發的彈匣,還有格洛克二二手槍,向人群開槍。有些子彈還穿透牆壁,打到隔壁也在放映同一部片的放映廳。

他肯定開了十九或二十回合的槍,大家在左右兩邊的地上爬。我們後面的一個人,也許是個流浪漢,被槍打到後當場大叫:「我中槍了!」開槍的人看起來就像魔鬼終結者,什麼話都沒說,只是一直一直掃射。有人沿著樓梯爬出來,以逃避槍火。真是可怕的一幕。糟糕透了。

槍擊事件發生後,警鈴很快就響了,員工也出面協助觀眾逃離現場。有些人用推特或簡訊發布這起槍擊事件,卻不是馬上打電話報警。十二個人死亡,七十多人受傷。午夜零時四十五分,警方在槍手的車子附近逮到他,他並未抵抗。

他有著一頭橘紅色頭髮,看起來一臉茫然,幾乎不知道周遭發生了什麼事。幾小時後,警方得知他的名字叫霍姆斯,他是自己一人單獨行動,並不屬於更大的團體或恐怖組織,而他的同學在稍後也透露,霍姆斯說過好幾次:想殺人。

根據接受《每日新聞》(Daily News )採訪的監獄人員指出,霍姆斯很想知道電影的結局,也一直告訴科羅拉多獄卒,他不明白為什麼會被關在牢裡。和他互動的部分獄卒認為,他在假裝喪失記憶。

藝術與人生

幾天後,一個如同霍姆斯第一次在媒體曝光、臉部面無表情且頂著一頭橘紅色頭髮的臉部橡皮面具,在電子海灣(eBay)上要價五百美元。

只剩一個月就要過萬聖節了,讓所有你認識的人嚇一跳吧! 大家談到他時,說他是「小丑」、「暗夜槍手」、「火焰」、「不凡的天才」,但他的本名叫霍姆斯! 沒有什麼事比慢慢鑽進霍姆斯的內心並戴上他的臉更可怕的了。

他「穿透靈魂的眼睛」與「小丑」的橘紅色頭髮,讓這個面具變成最令人不安的物品。想像一下,擁有這個美國史上最危險的大眾殺人犯的臉孔。這個面具是高品質的乳膠產品,而且是為了海外私人收藏家客製的產品。我在歐洲玩高額獎金的撲克牌錦標賽時,贏到這個面具。我保證,這個面具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個,而且價值不菲,因為即將在二○一三年完成的史上最具爭議的紀錄片,就是用了這個面具。

這個面具以現有條件售出,且不可退還。如果你個人沒有回覆紀錄,但又想出價,務必先和我聯絡。收到貨款後,我會立刻打包送件。祝你幸運!

不過,這個由暱稱「realface13」的用戶發布的銷售貼文,上線之後很快被電子海灣撤下。電子海灣告訴《ABC新聞》(ABC News):「因為違反令人反感的物品政策,而撤下此貼文。基於對暴力犯罪受害者的尊重,電子海灣禁止張貼試圖從悲劇或痛苦事件中獲利的商品。」

貓女的心碎了

讀著新聞,我發現我竟然停不下來。我在晚上不睡覺,瀏覽一個又一個網站。

被槍殺的十二個人,包括年僅八歲的蘇利文(Veronica Moser-Sullivan),因此霍姆斯入監時,周遭的人對他大聲叫罵:「兒童殺手。」

霍姆斯被帶進科羅拉多阿拉帕霍拘留所時,二十四歲的犯人馬德利(Wayne Medley)說:「全部的受刑人都說要把他殺掉。每個人都想找機會。大家談的話題全都是這件事。」

霍姆斯告訴警察,他是蝙蝠俠的敵人小丑。他答錄機上的留言也是受到小丑的啟發。

入獄後,他不斷對警衛吐口水。一名在監獄裡工作的人談到這名槍手時說,他被關在單人房,並被嚴密監控以防他自殺。「他看不出來有任何悔意,還以為自己在演一部電影。」

槍擊事件之後,飾演貓女的演員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說:「因為這起無法理解的冷血事件而失去生命或改變人生的人,我感到心痛、心碎。言語無法表達我的悲痛。我為受害者與家屬祈禱。」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導演諾蘭(Christopher Nolan)則發表聲明:

謹代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演員與劇組,為這件發生在奧羅拉的冷血悲劇,表達我們最沉重的哀傷。

我不認識槍擊事件的受害者,但他們昨晚正在看一場電影。

我相信,電影是美國最偉大的藝術形式之一,共同觀賞銀幕上展開故事的經驗,也是重要又愉快的消遣。電影院是我的家,想到有人以如此無法忍受而殘酷的方式,破壞電影院天真與充滿希望的氣氛,實在令我震驚。對於對這次駭人事件的無辜受害者,我們無法以話語適當表達我們的感受,但我們皆與受害人及其家屬同在。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導演諾蘭(Source:Wikipedia)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導演諾蘭(Source:Wikipedia)

接下來,DC漫畫公司(DC Comics)2延後出版《蝙蝠俠》第三集(BatmanIncorporated #3 ),因為內容有一幕是一位利維坦(Leviathan)探員假扮成學校老師,拿著手槍在教室掃射的場景。華納公司(Warner Bros)也召回電影《風雲男人幫》(Gangster Squad )的預告短片,因為其中有一個角色拿著機關槍掃射電影觀眾。

小丑與上帝

霍姆斯是誰?這個入侵奧羅拉電影院、打破藝術之幕與人生之牆的年輕人是誰?

這個二十四歲的小丑一直被認為「焦慮」、「情緒不穩定」或「與現實脫節」。

MyCard_The_Joker

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的小丑。

有人說這個年輕殺手受到撒旦的影響,但聖地牙哥當地教會的資深牧師波吉(Jerald Borgie)回想起霍姆斯時,卻認為他是一個害羞、聰明的男孩,而且對課業非常認真。牧師說,霍姆斯一家人在聖地牙哥教會大約十年了,他母親也經常上教會,還會奉獻時間擔任志工。

巫先杜路卡(Benge Nsenduluka)在《基督郵報》(Christian Post )中報導,霍姆斯是個「信仰基督的善良男孩」,就像數百萬名年輕的美國基督徒,會認真學習《聖經》裡的神聖真相,並認為內容權威無誤。霍姆斯就是一個「正常的基督教男孩」,一向深入參與當地長老教會的活動。

在一篇名為〈長老會的信仰〉的文章中,泰勒(Reverend G. Aiken Taylor)寫著:

長老會認為,一切發生的事,都是上帝的旨意,而且也只有在上帝的旨意中,才能完全理解。如果不是基於上帝的目的與榮耀,沒有任何事會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祂會制服邪惡之人的行為,把邪惡消弭於無形。祂以自己的意志運作一切,並把一切─即使看起來是邪惡的事,在深愛祂並根據祂旨意行事的人的生命裡─都轉變成最終的善。

就在這個暴衝行為之後,基督教護教論者華倫(Rick Warren)譴責政府「允許學校教授遵循演化論意義底下的『放任作風』,還禁止在學校進行禱告儀式」。他在一則發給追隨者與信徒的推特短訊上寫著:「倘若學生受的教育和動物沒什麼差別,那麼,學生的行為就會像動物。」

在美國家庭協會裡負責政府與公共政策議題分析的主任費雪(Bryan Fischer)指出,這次槍擊事件與「花了六十年說上帝滾蛋」的自由派人士有直接關係。

廣播節目「焦點」(Focal Point)在美國家庭廣播全國聯播網裡的一百二十五個電台中播放,費雪在此節目中進一步解釋:美國存在的理由是上帝為了向世人顯示, 遵從《 聖經》 與上帝指示的國家,會是怎麼樣的國家……並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一個典範,當一個國家沉浸在上帝的精神並把福音傳到全世界,這個國家的文化看起來會是如何……。

但現在,在這個被創造出的國家,公立學校卻不得禱告,而且一九六三年就把《聖經》踢出校園……又在一九八○年揚棄十誡。

別忘了十誡裡有「不能殺人」這條誡律。如果霍姆斯在教育體系中,每天都能接觸到這條誡律呢? 如果十誡被徹底執行,包括不能殺人……誰知道情況會不會不一樣? 但我們是用不同的方式在做事,我們現在已經用自由派人士的方式做了六十年了。結果呢? 就是發生奧羅拉大屠殺!

阿肯色州第四十四屆州長,也是二○○八年美國總統初選共和黨候選人赫卡比(Mike Huckabee),則把科羅拉多大屠殺歸咎為人的原罪以及逐漸的世俗化(Secularization)。他說:「追根究柢,我們要處理的不是犯罪問題,或槍枝問題,或甚至暴力問題,而是原罪的問題。」

被排擠的人在霍姆斯執行恐怖計畫前幾個星期,他在約會網站上找對象,當時似乎就已經醞釀了會被逮捕的計畫,因為他的簡介上有這麼一行字:「你會來探監嗎?」

在簡介的段落上也寫著:「期待縱欲或濫交的女孩。我是個好人。這麼說吧,夠善良到會玩這些把戲的人。」霍姆斯的檔案在七月五日上線之後,曾嘗試和三名不同女性聯繫,但她們都拒絕了他。其中有一個人宣稱,霍姆斯不是真的對性有興趣,他「只是想找人聊天……跟性沒有關係。」

腦神經心理學家卡羅恩(Dominic Carone)指出,霍姆斯與別人互動時有情緒上的問題。另外他推測,霍姆斯可能是因為過去被霸凌或被排擠,而對小丑角色產生認同。

準備好行動的那一天,在星期四晚上,霍姆斯從家裡出發,開了五英里的路程,抵達位於市中心那形狀不規則的購物中心裡的「世紀十六」影城(Centry16)。他買了一張《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午夜場的票,和其他興高采烈的觀眾一同進入戲院。

唯一的不同是,他經由緊急逃生出口前往停車場。在那一刻,他拿著一堆彈藥再次進入戲院,演出真實人生的暴衝版本。

武器

根據奧羅拉警局局長歐茨(Dan Oates)的報告指出:

霍姆斯在當地的槍枝專賣店買了四支槍,並在網路上買了六千多發子彈,三千多發是0.223 的衝鋒槍子彈,三千發是兩支格洛克手槍的0.40 口徑子彈,還有三百發是十二口徑的獵槍。他也在網路上為0.223 口徑的衝鋒槍買各種彈匣,包括在現場發現一個一百發的彈鼓。專家告訴我,即使那是半自動的,但用了那種彈鼓,一分鐘內就可以發射五十至六十發子彈。就我們所知,在戲院內是相當快的速度。

霍姆斯在公寓內也用一堆複雜的物件,裝置了隱蔽的爆炸裝置。

在奧羅拉大屠殺之後幾天,喬治.李(Gregory D. Lee)在部落格「Theintellhub」上,貼了一篇〈霍姆斯或槍枝管制協會,誰比較蠢?〉:如果霍姆斯用的不是「攻擊性的武器」,而是點燃炸藥,轟掉整個十六間放映廳,並夷平整棟建築物,反槍人士會覺得比較好受嗎? 如果他是對著一群無助的受害者揮著兩把大刀呢?

重點是,當犯罪者不顧一切、實際上能殺多少人就殺多少人時,他用的武器一點都不重要。因為不管怎麼樣,像霍姆斯般的邪惡之人一定會找到方法。

《槍越多,犯罪越少》(More Guns Less Crime ,書名暫譯)一書的作者洛特(John Lott)提到,法律允許公民祕密攜帶武器,其實穩定地降低了犯罪率,因為罪犯也會擔心攻擊到有攜帶武器的公民。

Untitled

《槍越多,犯罪越少》(More Guns Less Crime ,書名暫譯)
一書的作者洛特(John Lott)

很大比例的美國民眾認為,在公開場合帶槍,更能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更重要的是財產安全。

但是,美國與芬蘭是全世界最常發生大屠殺事件的國家。美國的槍枝擁有率是世界第一,包括兒童在內,每一百個平民就有八十八把槍。芬蘭排第八,每一百個平民有三十二把槍。至於在這兩國之間的國家,如塞爾維亞、伊拉克、葉門,這些地方的大屠殺通常都是因為種族、宗教或政治因素。

在華盛頓,唯一不妥協的槍枝遊說團體「美國持槍者協會」(Gun Owners ofAmerica),則在網站上公布:

槍枝保護的人命比它取走的人命更多;它防止的傷害也比它造成的折磨更多。守法的公民在面對罪犯時用槍保護自己的次數,每年有兩百五十萬次,或者一天有六千八百五十次。這表示,每一年武器被用來保護老實平民的性命,比取走他們的性命多了八十次。

在這兩百五十萬次中,絕大部分比例的人只是把槍拿出來警示,或是開火警告,就能嚇走壞人。其中平民開槍打死或打傷壞人的比例,不到百分之八。每一年有二十萬個婦女,利用槍枝對抗強暴犯。有武器的平民殺死的惡棍,比警察殺的壞人多。每一年,平民開槍打死的壞人至少是警察的兩倍(一千一百二十七比六百零六)。

我們也不該忘記, 美國認同也受到原住民的挑戰。原住民在歐洲清教徒(Puritan)抵達之前,就定居在這片土地上。

「清教徒」(Puritan)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純正」(pure)的意涵是,只有聽從上帝的話的人,才值得活下去。

在中南美,「不純正」(impure)的西班牙天主教徒對南美的殖民統治非常殘暴,就像所有的殖民統治一樣。但不純正的天主教徒,卻能與當地印地安人的神話與生活方式取得協議,反而讓中美與南美在前哥倫布時期的某些文化,得以延續下來。現在,印地安文化正在復甦,原住民後裔像莫拉萊斯(Evo Morales)等領導人物也在崛起。

但是,北美的清教徒殺手們不能容忍任何「不純正」的人,因此在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屠殺中,抹除了所有原住民文化與人口的痕跡與種子。這才是美國真正的起源。

唯一不妥協的槍枝遊說團體「美國持槍者協會」(Gun Owners ofAmerica)

唯一不妥協的槍枝遊說團體「美國持槍者協會」(Gun Owners ofAmerica)

可恥的一天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康乃狄克州新費爾菲爾德市,一名男子開槍打死一位正在嘗試入侵他姐姐家的蒙面人,但後來卻發現,這名可疑的歹徒竟是他十五歲的兒子泰勒.朱利安諾(Tyler Giuliano)。

警方表示:這名男子的姐姐獨自在家,當時打電話給住在隔壁的弟弟傑佛瑞.朱利安諾(Jeffrey Giuliano)求援,也就是泰勒的爸爸;他急忙從家裡拿了把上了子彈的槍趕來,並當面遇到手上拿著武器的蒙面人,就直接開火了。

沒有人知道,這名青少年為什麼會在半夜一點左右,穿著黑衣還戴著滑雪面具潛伏在阿姨家外面。地方政府官員霍奇(John Hodge)說,朱利安諾告訴警方,蒙面人還拿著刀刺他。直到這個蒙面人被搬離現場,在當地學校擔任老師的老朱利安諾才知道,他開槍打死了自己的兒子朱利安諾父子兩人似乎生活愉快,也滿受歡迎,兒子在當地高中就讀十年級。

住在附近的鄰居吉布斯(Lydia Gibbs)說,她聽到九聲槍響,但以為那是鞭炮聲。吉布斯表示:「整件事好像是好萊塢的一場戲。」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二十歲的藍薩(Adam Lanza)犯下美國史上最驚世駭俗的罪行之一:在槍殺自己的母親之後,開車到桑迪胡克小學,殺害了六名職員與二十名兒童。警方趕到現場時,這名年輕人則拿槍轟了自己的腦袋。這是美國史上繼二○○七年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事件之後,個人殺害大眾死亡人數第二多的事件;也是繼一九二七年密西根巴斯小學校園爆炸彈事件,死傷人數第二多的小學大屠殺事件。

這次槍擊事件立刻在美國掀起管制槍枝的辯論,並提出新的立法提案,內容是禁止生產與銷售半自動武器與超過十發子彈的彈匣。但這次的辯論與群情憤慨,最終一事無成,因為這項法案牽涉到買槍人的背景查核,被參議院一位共和黨議員阻撓而闖關失敗。

雖然大眾希望在校園槍擊事件之後,全國的憤怒能逼華盛頓採取行動,且妥協有限的修正條文得到五十四票支持,但儘管贏得多數,卻無法得到六十票以克服共和黨議員的阻撓行動。

在這次投票之後,狂怒的歐巴馬(Barack Obama)對阻撓法案的參議員與資助這些參議員的全國步槍協會,發表嚴厲指責。

「對華盛頓來說,這是非常可恥的一天。」歐巴馬說。

在他連任任期內的很多場合中,歐巴馬總是會提到政治無能,就像是對他競選成功的口號「是的,我們能改變」(Yes, we can.)的一種明白否定。蝙蝠俠與洛夫自封為小丑的霍姆斯在牢裡仍想知道:電影最後有沒有快樂的結局?

當然有。在好萊塢打造的想像王國裡,保證會有快樂的結局。我後來盡快地看了這部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是一部帶有納粹潛在意涵的二流電影。片中的惡棍班恩是個嚴肅的大人物,他威嚇高譚市民,將集結一群反對異己的戰士與反全球化示威者組成的游擊隊,以建立法西斯式高壓統治。基本上,電影的訊息是扭曲的種族主義。

我記得一九八九年由提姆.波頓(Tim Burton)執導的蝙蝠俠電影,DC卡通公司的超級英雄本身是一個有妄想症的神經病,對抗的是另一個有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病,也就是由尼克遜(Jack Nicholson)扮演的小丑。

提姆波頓的蝙蝠俠電影

提姆.波頓的蝙蝠俠電影(Source:Wikipedia)

波頓談到他一九八九年拍的電影,「整部電影以及這個角色的神話,就是兩個怪胎的決鬥,就是兩個心理失常的人在互相對抗。」他說:小丑是個很棒的角色,因為他有完全的自由。任何角色如果是在社會外部活動,並被視為怪胎且被社會拋棄,就有為所欲為的自由……這是自由的陰暗面。從某個角度來看,瘋狂是最自由的形式,因為完全不受社會法律的約束。

諾蘭拍的電影完全失去了波頓的風趣與敏銳。

事實上, 克拉文(AndrewKlavan)在提到《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時寫到,諾蘭的三部曲是「對不屈不撓與道德勇氣的讚美,而這種不屈不撓與道德勇氣在反恐戰爭期間,小布希(George W. Bush)已經充分展現。」

但是《蝙蝠俠》三部曲與布希政府意識型態的相似性,超越了電影的界線。霍姆斯無法分辨現實與電影,也反映了洛夫(Karl Rove)的態度,他是布希十年聖戰(Holy War)期間,主導美國政治想像力的人。

新聞記者薩斯金(Ron Suskind)認為新聞記者需針對能察覺的現實事件做審慎的研究,且工作上需要相對應的工作特權。薩斯金為此特權辯護,而這位共和黨競選策略鬼才的回應是:世界已經不是這樣運作的了。

我們現在已經是個帝國了,我們一採取行動,就建立了我們自己的現實。當你們努力審慎研究這個現實事件的時候,我們又將採取新的行動,製造新的事件。而你們又得追著研究這個新的事件。事情就是這樣運作。我們製造歷史,而你和其他所有人就只能跟在我們後面,研究我們到底做了什麼事。

這算不算是一種精神病症狀?

是的,但這對洛夫並不算奇特。現實事件變成擬像,是當代的生產方式,也是符號資本主義(semiocapitalism)的典型特徵。在這種方式中,主要的商品與資源價值的決定,也是基於不斷出現的資訊流。在精神世界中,現實已經被擬像取代。

今天,「抽象」不再只屬於地圖、雙重(double)、鏡像(mirror)等意涵,也不僅是一種概念(concept)而已。「擬像」不再屬於某個地域、或是某個參考的存有,也不是某種物質,而是奠基於沒有緣由的、或引自現實的真實,所做出的一種模型,也就是「超真實」(hyper-real)。

地域不再比地圖先存在,也不比地圖撐得更久。

從此以後,地圖比地域優先也就是說,擬仿物優先,由地圖而產生地域,如果我們今天要重新復興這個寓言,地域的碎片將會慢慢在整張地圖上崩壞。

但地域才是真實的,而不是地圖,它的遺跡遍布在沙漠中,它並不屬於帝國,而是我們自己-真實本身的荒蕪之地。

本文摘自時報文化之《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
0414-時報-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300
探討無差別殺人、自殺潮
與資本主義關連的必讀之書

從美國、挪威的無差別槍擊,到台灣的隨機殺人
從日韓、經濟危機後的歐洲,到香港學生自殺潮
資本體制和現代人集體精神處境間,
有何複雜連結?

現代社會瀕臨精神潰堤,
這是此刻最需要的一本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