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考古學家的100種生活】田野工作的那些小煩惱

$
0
0

電影、小說裡考古學家發現古代寶藏的探險過程,讓許多人對考古工作充滿浪漫的幻想。現實中的田野工作,雖然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卻也充滿許多挑戰,甚至置身於危險之中。數日前聽到研究員們分享了他們深入臺灣山區探訪遺址的驚險過程,讓臺下的大菩薩也目瞪口呆。他們坐上四輪傳動的車子跋山涉水,徒步行走在草木荒漫的山中,有時遇到因土石崩落而毀壞山徑,都還沒到達遺址的位置,就經歷了一場危機四伏的登山行程……。

考古學家深入荒野作田野調查。
Photo credit: USFWS – Pacific Region@ Flickr [CC BY 2.0],https://www.flickr.com/photos/usfwspacific/5617062988

田野調查工作的甘苦與危險,要細數的話,可能三天三夜講不完,總有一堆情形讓考古學家勞力傷神。以下整理了幾種情形跟大家分享:

考驗1:看天吃飯

由於多數發掘工作都是在露天的環境下進行,夏天炙熱蚊蟲多,不作衣物遮蔽會曬傷,包緊緊又悶熱得滿頭汗;冬季寒流來時,手腳冷冰冰~。此外,氣候也是影響工作時程的因素之一,颱風來襲,遺址會遭受損壞或積水。雨勢大時,工作人員只能暫停發掘工作去避雨,工作進度很可能被延誤。

露天的發掘環境,到底要包緊緊還是…? (圖為蘇花改發掘工作) Photo credit: TEIA @ Flickr[CC BY-NC 2.0], https://www.flickr.com/photos/teia/24422775011

露天的發掘環境,到底要包緊緊還是…? (圖為蘇花改發掘工作)
Photo credit: TEIA @ Flickr [CC BY-NC 2.0], https://www.flickr.com/photos/teia/24422775011

考驗2:身體要勇健軟Q、心志要堅強

有時候為了不破壞遺物、遺跡,只能用手鏟、竹片小心地撥開泥沙,蹲坐著一整天是常有的事,某些情況下,考古人員幾乎是以不符人體工學的姿勢發掘,挑戰身體極限……。長時間經年累月的考古工作,對體力真是一大負荷。除了在野外工作,生活品質不能要求舒適外,跟家人朋友的長時間分離,對身心都是種磨練,對熱戀中的男女朋友則是考驗……。(咳咳!誰叫你說這個的?!)如果發掘工作在異域,與當地民眾有文化差異,則需要經過溝通,也要避免觸犯當地文化禁忌。

【延伸閱讀】考古學家也有一百種生活,先介紹他們厲害的工具吧!

用各種姿勢發掘,長時間下來都很不舒服阿!
Photo credit: By Muhammad Zahir (Own work) [CC BY-SA 3.0]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Hazara_University_Archaeologist_-_Dr._Muhammad_Zahir_-_excavating_at_Bhamala_Site_in_2013.JPG], via Wikimedia Commons

Photo credit:Odense Bys Museer@ Flickr [CC BY-SA 2.0], https://www.flickr.com/photos/odensebysmuseer/4840755188

Photo credit:Odense Bys Museer@ Flickr [CC BY-SA 2.0], https://www.flickr.com/photos/odensebysmuseer/4840755188

考驗3: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挖到一半地下水湧出,或發掘期間下大雨,地面積水泥濘難以發掘,只能用抽水機慢慢抽乾。積水會影響遺跡現象的判讀,而且潮濕的環境也不利於地下遺物的保存,因此發掘時,看到地下水面、或遇到長時間的強降雨,就開始傷腦筋了!

使用抽水機清除遺跡內的水。
Photo credit: Billwhittaker at English Wikipedia [CC BY-SA 3.0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3AIowa_archaeology_edgewater.JPG

考驗4:跟時間、經費賽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搶救發掘」,因為各種開發行為或工程中發現遺址,必須暫停施工,經主管機關評估後須進行搶救發掘工作,則工程進度會被延宕。但考古工作也有應遵循的工作步驟,快不起來。要在工程單位給的期限內完成發掘工作,有時還有地方上對於工程完工的期待,考古學家時常承受莫大的責難與壓力。另外,在一般的考古發掘工作中,若核可的發掘期限快到了,經費快用盡了,但東西還沒挖完……(當然最好不要發生這樣的糗事啦!所以說發掘前制定發掘計畫很重要嘛!)還發現很棒的遺跡遺物,越挖越多,就得想辦法再跟相關單位申請經費及展延發掘期限。為了在期限在完成工作,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會將東西先帶回庫房,之後慢慢在室內清理,例如南科發掘工作就曾將整批的墓葬,以矽膠跟玻璃纖維連土一起包起來,整個運回實驗室再清理。

【延伸閱讀】南科考古大發現 看見前所未知的臺灣/2015.12 經典雜誌第209期

考驗5:意想不到的危機

如果遺物遺跡埋藏在地底深處,越挖越深、坑壁越來越高,就要小心坑壁坍塌,將考古工作人員活埋,造成重大工安意外!此外,挖墓時,可怕的才不是先人遺骸,而是古代細菌!那些古代細菌或病毒,現代人沒有抗體,誰也不知道會對考古工作人員帶來何種健康風險。所以放飯前要洗手~(是嗎?)

古細菌。
Photo credit:NASA – en:Image:Halobacteria.jpg,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979987

如果以上都沒嚇到您~依舊對考古工作充滿憧憬,歡迎加入考古學家的行列唷!若還有興趣,以下兩篇小文也很值得一讀!

本文原載於考古大菩薩部落格。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7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