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從英美在中東的反恐行動中誕生國家
作者:米高.呂德斯博士(Dr. Michael Lüders) 黑暗核心:伊斯蘭國緣何成功 自從發生「九一一事件」,布殊總統高調發動「反恐戰爭」,其繼任者奧巴馬打出其他旗號,主要使用無人機,但殺傷力仍不減地繼續進行這場戰爭以來,美國對伊斯蘭世界的七個國家進行了軍事干預:阿富汗、伊拉克、索馬里、也門、巴基斯坦、利比亞和敘利亞。 九一一受襲的世貿大樓(Source:Wikipedia)...
View Article【讀者的眼睛】千瘡百孔的鄉愁──讀《燦爛千陽》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在1980年因蘇聯入侵阿富汗之故,便尋求政治庇護移民美國。因此,胡賽尼並未經歷過阿富汗連年戰爭的摧殘。在《追風箏的孩子》一書中除了與作者記憶中、那個阿富汗仍然美好的童年連結外,更吸引讀者的是那一份暗藏在沒有華美文藻敘述之中的愧疚與救贖之旅。 關於《追風箏的孩子》,請看:「為你千千萬萬遍」──讀《追風箏的孩子》...
View Article被吳國楨揭露的真相──曾經的民主堡壘淪為「共產黨式國家」的臺灣悲劇
作者:殷惠敏 吳國楨在《展望》雙週刊(1954.6.29)寫的文章,以平實懇切的筆調,娓娓道出臺灣如何從一個很有希望的民主堡壘淪為「共產黨式國家」的悲劇故事。 吳國楨在《展望》雙週刊(1954.6.29)寫的文章,以平實懇切的筆調,娓娓道出臺灣如何從一個很有希望的民主堡壘淪為「共產黨式國家」的悲劇故事。(Source:Wikipedia) 造成這個現況的,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
View Article當皇后成為色情刊物的主角──讀《一代妖后:潑糞刊物裡的瑪麗‧安托奈特》
作者:金絲眼鏡(歷史系研究生) 群眾歡鬧縱樂,且想像力源源不絕,如今,革命之後,群眾位同人君,他們利用各種方式與那王后濫交,反正,無能國王力有未逮,群眾徹底幫他做足。 ──Chantal Thomas,《一代妖后:潑糞刊物裡的瑪麗‧安托奈特》 製作瑪麗‧安托奈特 市面少有標示限制級的學術著作,即便書名聳動外加封面放上裸女圖的《裸體抗砲》亦未對讀者年齡設限。 一代妖后 書封...
View Article世紀末的城市,反叛父親的時代──讀《世紀末的維也納》
對藝術發展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世上鮮少有藝術家終其一生未曾改變創作風格。19世紀末的奧匈帝國著名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接受學院式的繪畫教育,早期作品具有古典主義風格。他在1888年完成的〈舊皇家劇院的大廳〉(Zuschauerraum im alten...
View Article一款天體物理學的線上遊戲,操縱的卻是地球與人類的未來
作者:劉慈欣 科學邊界 汪淼覺得,來找他的這四個人是一個奇怪的組合︰兩名警察和兩名軍人,如果那兩個軍人是武警還算正常,但這是兩名陸軍軍官。 汪淼第一眼就對來找他的警察沒有好感。 其實那名穿警服的年輕人還行,舉止很有禮貌,但那位便衣就讓人討厭了。這人長得五大三粗,一臉橫肉,穿著件髒兮兮的皮夾克,渾身菸味,說話粗聲大嗓,是最令汪淼反感的那類人。...
View Article熟番如何躍上歷史舞台?──讀《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
作者:鄭螢憶(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二十多年前如果有人要我直覺地描述「臺灣原住民」的特徵? 我應該會不加思索的回答「一群居住在高山的人」。 這個現今會讓旁人聽了捧腹大笑的答案,不僅印證當年自己的無知,某程度也反映當時教育思維中對於原住民族的漠視。因為對於居住在嘉南平原的我而言,認識這些曾被平地漢人不尊敬的稱呼為「番仔」的原住民管道,除來自教科書的隻字片語外,根本一無所知。...
View Article懷舊電影的大賣,是年輕人對未來徬徨的社會警訊嗎?
作者:楊力州 懷舊是去蕪存菁的過程,去除記憶雜質, 留下最珍貴的事物。年老懷舊是幸福,但如果整個年輕世代,三十五歲就在緬懷過去,代表怎樣的訊息?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我的少女時代》,我們為什麼如此渴望回到過去?...
View Article明治日本的那些新鮮事:牛肉鍋與牛奶現正熱銷中
作者:茂呂美耶 牛肉鍋與肉食PR運動 江戶時代,幕府屢次發出肉食禁令,一般人可以說終生從未吃過牛肉。不過,彥根藩(滋賀縣)例外,因為每年都要納獻用牛皮製成的戰鼓,所以是幕府唯一允許屠宰牛的藩國。當地人習慣將製皮剩下的牛肉用味噌醃漬或製成肉乾。 幕末時期,幕府的禁令似乎也逐漸失效。福澤諭吉在《福翁自傳》中寫道:...
View Article中國滅佛這筆帳要算在誰頭上?
作者:唐墨 唐武宗會昌五年,「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達摩和他的面壁生涯、玄奘與他的西天取經之旅、六祖惠能那一句影響深遠的「何處惹塵埃」、以及鑒真和尚的七次東渡日本等等……即使不是佛教徒,多少也聽說過這些關於中國佛教高僧的事蹟。 達摩大師於普通元年(520...
View Article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為何提倡研究中醫?
作者:蔡虹音 很多人知道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是日治時代的杜聰明,也知道他的研究領域是鴉片和蛇毒,同時身兼高雄醫學院的創辦人。但是除了他的學生以外,很少人知道,他終生都提倡研究中醫和中藥,主張應該要以科學方法,研究台灣本地的中醫藥。他曾經要求自己的藥理學學生,每人必須至少先完成一篇中藥研究之後,再選擇鴉片或蛇毒做為博士論文。 杜聰明醫生 在日治時代,杜聰明先後於 1928、1937...
View Article懷抱都更之夢的資生堂接班人,如何創造出銀座的繁華質感?
飛驒牛肉搭配的白色蛋包飯。 圖/資生堂パーラー(資生堂Parlour餐廳官網) 我喜歡吃「洋食」,這裡指的不是正宗的西洋料理,而是經過日本人改造的「洋食」,這我在《和食古早味》中曾經提過。除了豬排飯和日式咖哩,蛋包飯也是我最喜歡的「和式洋食」;如果要在東京吃蛋包飯,資生堂的「Parlour」總是我的第一個選擇。 位在銀座七丁目的資生堂,總共有兩座大樓,分別是「Shiseido the...
View Article飄泊於三千年前歐亞大陸上,一個神祕的白種族群
作者:張惟捷(廈門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請設想以下場景: 三千多年前的華北,古老的黃土大地上星羅密佈的邦國林立,彼此間維持著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各邦各族大體上語言近似,交流頻繁。 如果你有幸居住在當時中原地區,步入任何一個大邑的市肆,所見所聞想必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View Article陳舜臣的歷史小說與其筆下的東亞近代史
作者:陳思宇(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內容力營運企劃長) 今天要談的是陳舜臣的歷史小說,不過因為歷史小說的範圍很大,我有稍微限縮一下範圍,就只談他的近現代史歷史小說。在討論小說前,我先簡單介紹陳舜臣這個人,還有他過去的寫作生涯,因為這跟他的寫作有關係,甚至影響到他作品的發展。另外一部份,我則會談到如何定位陳舜臣,這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作為文學家,他其實有許多不同的寫作層面與範圍。...
View Article犧牲的個體尊嚴,換來「要想富,先修路」的中國
作者:張贊波 每次,我在行走途中,都會與一條條或寬廣或狹窄、或平坦或顛簸的公路相遇,並最終被它們運向遠方,抑或運回故土。 中國雅西高速公路。(Source: Forgemind ArchiMedia) 中國有句老話,「要想富,先修路。」 誠然,道路消弭了空間的阻隔,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促成了商品和景觀的交換,增添了生活的品質與速率、廣度和深度。這是道路所饋贈給我們的禮物。...
View Article把文學看成生死大事的天才編輯柏金斯,與他親手挖掘的美國新世代文豪們
作者:史考特‧柏格(A. Scott Berg) 真實的東西 一九四六年三月,一個下雨的傍晚,六點剛過,一位瘦長的灰髮男子坐在他最愛去的麗茲酒吧,喝下最後一滴馬丁尼。幾杯下肚,他覺得這些酒精讓自己有了面對即將到來考驗的勇氣,於是結了帳,站起身,穿上外衣,戴上帽子。一手提著裝滿資料的公事包,一手撐著傘,走出酒吧,大步邁進滂沱大雨中的曼哈頓中區。他一路向西,朝幾個街區遠的第43街一間沿街小屋走去。...
View Article【文革五十週年特輯】文革的前奏曲響起:反右鬥爭與大躍進
中國文化大革命究竟為什麼會發生? 如果說,「四人幫」之一的姚文元在 1965 年 11 月 10 日所發表的那篇〈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是引爆「文革」野火的導火線的話,那麼又是什麼樣的環境土壤,才能讓這把火如此漫天蓋地的蔓延開來? 為了釐清這個疑問,我們得帶著讀者順著歷史的長河稍微往前游移,將說故事的鏡頭拉到更早一點的 1950 年代中期與 1960 年代初期,找尋「文革」的遠因。 1949...
View Article誰才是真正的莎士比亞?──向那些匿名的歷史書寫者致敬
Though our story is at an end, our poet’s is not; for his monument is everliving. Not of stone but of verse. And it shall be remembered. As long as words are made of breath. And breath of life....
View Article【考古學家的100種生活】田野工作的那些小煩惱
電影、小說裡考古學家發現古代寶藏的探險過程,讓許多人對考古工作充滿浪漫的幻想。現實中的田野工作,雖然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卻也充滿許多挑戰,甚至置身於危險之中。數日前聽到研究員們分享了他們深入臺灣山區探訪遺址的驚險過程,讓臺下的大菩薩也目瞪口呆。他們坐上四輪傳動的車子跋山涉水,徒步行走在草木荒漫的山中,有時遇到因土石崩落而毀壞山徑,都還沒到達遺址的位置,就經歷了一場危機四伏的登山行程……。...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