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故事
Browsing all 247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香港人千年史(二):十九世紀末的精英本土意識

香港的管治之所以能夠於十九世紀末漸入佳境,其中一個因素乃外來文化之傳入,為本來以海洋族群為主的香港華人文化注入新元素。一方面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文化逐漸傳入清帝國,不少西化華人因被故鄉排擠而選擇於英國管治下的香港定居。另一方面清帝國政治動蕩,令不少商人及遺民遷居香港。 前者將陸上族群的結社傳統引入香港,使香港華人精英能組織起來治理社區事務,並成為香港政府的管治伙伴(Sinn...

View Article


【鬼的歷史】是人還是鬼?神鬼傳奇在人間

人界、鬼界和神界,在臺灣社會存在著模糊而相通的界線,人死而變成鬼,鬼若能保佑生人,也有機會化身神格,衍生出臺灣社會特殊的神‧鬼‧傳‧奇。 作者:陳靜寬(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常常用「鬼」來罵人,如小鬼、枵(一ㄠ)鬼(臺語)、心懷鬼胎、鬼鬼祟祟、鬼話連篇等;也有形容技藝的精巧,如鬼斧神工;或是稱異族人為烏鬼。然而現實的生活中,對於「鬼」卻是充滿了禁忌與忌諱。...

View Article


【三國蜘蛛網】朱桓將軍撞鬼實錄──落頭民傳奇

東晉干寶所撰寫的志怪小說《搜神記》,成書時間距離三國時期並不太久,因此也收錄了不少那個年代的奇聞軼事。不過《搜神記》畢竟是小說性質,故事也並未出現在正史《三國志》中,究竟是真是假,無人知曉。 《搜神記》其中有一則故事,雖然離奇,但頗讓人玩味。...

View Article

【歷史知識考掘學】哥倫布出海前看過什麼地圖?

根據美國耶魯大學今年6月的學術信息發布,在多光譜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技術的幫助下,研究者從一幅15世紀地圖上搜集到許多本來被隱藏的細節,對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世界觀有相當大的幫助。這幅15世紀的地圖很可能是哥倫布(1451-1506)航海以前就看到過的,因此別具歷史意義。 該地圖長6尺,寬4尺,現存於耶魯大學的貝尼克圖書館(Beinecke Rare Book...

View Article

【鬼的歷史】都市傳說之裂嘴女

幾年前,曾有一則新聞提及了日本鹿兒島一地出現「裂嘴女」(口裂け女)的恐怖事件。新聞中簡述鹿兒島當地有怪異的人士扮作都市恐怖傳奇中的「裂嘴女」,用奇怪的行徑接近兒童。並且用傳說中的奇怪語調,驚嚇孩童,並造成了一陣恐慌。 若回顧一下「裂嘴女」的傳說,除了各地校園傳說之外,事實上跟江戶以來的《怪談老の杖》與《絵本小夜時雨》等故事怪談集中所提及的怪異人物原型十分類似,可以算是一種都市傳說的變體。...

View Article


女人當家:凱薩琳大帝與俄羅斯的黃金時代

最近兩位女性總統候選人的話題延燒,加上再次被翻拍的武則天電視劇紅到抓不住,在父權時代,女性執政似乎特別受到關注,今天也想要跟大家說說,俄羅斯的女皇──凱薩琳大帝的故事。凱薩琳並非俄羅斯帝國第一位、也非唯一一位女皇,但她成功地帶領俄羅斯帝國晉升強國之列,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 凱薩琳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 Catherine the Great)原名蘇菲亞(Sophie...

View Article

【鬼的歷史】殭屍史(三):殭屍的冤屈

上一篇:殭屍史(二):不插電的生化除濕機 相信讀者諸公也是看明白了:前面說到的殭屍故事,絕大部分都是貨真價實的死屍,他們好端端地躺在地底,動都懶得動一下,真正把事情搞大的,反而都是地上的活人。然而俗話說的好:會飛的蟑螂不是普通的恐怖,會動的殭屍也才真的是可怕到不行。所以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真正「生動」一點的殭屍故事。...

View Article

【鬼的歷史】讓我們來下地獄之二:閻羅王的誕生

從中古時代開始(東漢末到唐代),佛教在中國因為官方的推動,開始有較大規模譯經與傳教活動。但外來宗教要順利推廣,便要與當地文化民情融合,因此出現了所謂的「格義佛教」期。便是以中土思想跟典故比擬配合,使人易於了解佛教思想的方法,例如以道家(非道教)的老莊思想解釋佛經義例,以玄學的「無」比附佛學的「空」等等。...

View Article


【冷知識週刊】第二十九號:屍屍有幾種?

大家都知道斯斯有三種,那殭屍又有幾種呢?除了西洋影視作品中時常出現具有強烈傳染性,攻擊性十足的殭屍之外,東方殭屍形象則是完全不一樣;到底喪屍、行屍、殭屍(僵屍)間有什麼不同?本週的冷知識週刊要為大家介紹現今流行文化中常拿出來大作文章的題材:殭屍的形象設計。...

View Article


藝術 v.s. 商業:十五世紀佛羅倫斯的平價時尚

在十五與十六世紀的義大利中部,那個托斯卡納豔陽長期眷顧的地區,可說是現代歐洲人對美學觀感的發源地。其中又以佛羅倫斯、羅馬等地培育出來的藝術家們為首,過往的藝術史學界,都對這些開起藝術高峰的先驅領導者們讚嘆不已。...

View Article

香港人千年史(三):中國國族主義風潮下的本土意識

縱然中國很早就有華夷之辨的傳統,但嚴格而言並不是現代意義的中國國族主義。韓愈《原道》有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中華帝國歷史上的漢族族群意識,歸根究底乃建基於對儒家文明的認同,而不是基於共同經歷而有的命運共同體想像。是以這種漢族族群意識,只見於熟讀儒家經典以備戰科舉的士大夫階層,一般百姓只以宗族及村莊為效忠對象,並無中華民族的概念。嶺南並非儒家文明的核心地區,當中的...

View Article

戰火中的日常:臺灣人如何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上)

作者:陳怡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895~1945年間,臺灣是日本的殖民地,因此在二戰(1937~1945)時,臺灣被定義為日本帝國擴張下的一個戰略基地,並被積極動員參與戰爭。 此一基本的事實,在不同世代的臺灣人間有著不同的認知。有一位教授常在大一課程中詢問學生:「二次大戰空襲臺灣的是哪一國?」,約有30%的學生回答是日本。...

View Article

戰火中的日常:臺灣人如何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下)

作者:陳怡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前情提要:戰火中的日常:臺灣人如何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上) 一切為戰爭:物資動員與臺灣人生活 除了精神動員之外,臺灣總督府也積極動員臺灣的物資與金錢,透過各種組織進行獎勵與宣傳,相關的物資動員主要有糧食增產、金屬回收、獎勵國民儲蓄及購買債券等方式。臺灣人在這樣的情形下,被迫/被鼓勵將生產所餘及身邊所有之物資供出以支援戰爭,這樣的行為得到官方公開儀式的讚許。...

View Article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航向你心的偉大航道

以他的畫作為出發點的歷史書《維梅爾的帽子》,還有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你是否耳熟能詳呢?現今舉世聞名的17世紀荷蘭代表畫家維梅爾(Jan Vermeer),其實幾百年間都受到忽視,直到1870年代才被重新注意。這幅作於他30歲後段的作品,讓我們偷看到什麼樣的小故事?...

View Article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這一切,都是為了襯托我本人

威尼斯畫家羅倫佐.洛托(Lorenzo Lotto)活躍於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葉,專擅肖像畫與宗教畫,時常探索威尼斯當時畫壇主流之外的不同畫風,他的肖像畫設計大膽創新且氛圍沉鬱。完成於1530年前後的這幅肖像,畫中青年的姓名雖已不可考,畫中的線索透露了關於他的哪些事呢?...

View Article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圖像化的結婚證書

揚.范.艾克(Jan van Eyck),十五世紀的荷蘭畫家,被喻為早期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在1434年受託替一對夫婦畫像,在這幅畫中,畫家埋了許多細節來祝福他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線索? 把滑鼠移到畫上、點左鍵,接著,上下移動滑鼠的滾軸,可以任意調整放大的比例,移動滑鼠,可以移到想看的方向。 拿起你的飲料、任意戳畫吧,不怕破、不用修,隨時還可以回來重看! 線索1....

View Article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永恆的盡頭

尼古拉斯.馬斯(Nicolaes Maes)是林布蘭最才華洋溢的學生之一,活動於17世紀下半葉,作品受到時人歡迎。這幅畫像大約作於1656年,仔細瞧瞧,畫家藏了什麼暗語在畫中來述說關於這位老太太的故事呢? 把滑鼠移到畫上、點左鍵,接著,上下移動滑鼠的滾軸,可以任意調整放大的比例,移動滑鼠,可以移到想看的方向。 拿起你的飲料、任意戳畫吧,不怕破、不用修,隨時還可以回來重看! 線索1....

View Article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故事X新經典 線上畫展

                            參觀畫展,常有無所適從的失落感? 現在你可以拋開焦慮,像解謎一樣愉快欣賞繪畫。 國內藝術史學者【專業審訂】.藝術工作者【共同推薦】 最有趣的美術鑑賞入門書 有沒有過走進美術館看場畫展,詳讀手上密密麻麻的簡介文字,勉力聽完語音導覽之後,仍一知半解的經驗?欣賞一幅繪畫,除了作者背景、畫面構圖、用色之...

View Article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愛的大亂鬥

布隆津諾(Agnolo Bronzino)是16世紀中期佛羅倫斯的代表畫家。和許多同儕一樣,他深受米開朗基羅影響,繪畫風格可被歸類為形式主義,精緻又充滿風味獨具的造作感。推測於1540~1545年完成的這幅作品,不管是畫面結構或寓意都相當繁複。 把滑鼠移到畫上、點左鍵,接著,上下移動滑鼠的滾軸,可以任意調整放大的比例,移動滑鼠,可以移到想看的方向。...

View Article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人生的精準度

維梅爾(Jan Vermeer),這位17世紀荷蘭風俗畫的代表畫家,早期的畫作較常表現歷史場面;稍晚的作品則多以一至兩名人物(通常是女性)為主角,身處描繪細緻的室內場景。作於1663~1664年前後的這幅畫,當中的女子正專注於什麼事呢?...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247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