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野心家】除了曹操外,差點顛覆魏國的另一位奸雄──魏諷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在赤壁一役中敗給了孫權、劉備聯軍後,只得摸摸鼻子離開傷心的荊州,孫劉二人則藉機在江南擴張勢力,奠定了日後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一掃長年顛沛流離的陰霾,在諸葛亮的策劃下取得了荊州南部以及益州全境,聲勢如日中天。 赤壁市赤壁山上的鐫字(Source:Wikipadia)...
View Article當基因成為控制社會的工具:1920年代美國優生運動下,一場最終執行強制絕育的判決
作者: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譯者:莊安祺 1920 年春,愛瑪特・艾達琳・巴克(Emmett Adaline Buck,簡稱愛瑪),因癲癇和智障,被送進維吉尼亞州立隔離區(Virginia State Colony)。她的另一伴製錫工人法蘭克・巴克(Frank Buck)不知道是離家,還是死於意外,只留下愛瑪照顧年幼的女兒嘉莉・巴克(Carrie...
View Article中央研究院「吃人事件」(上)
作者:岳南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殷墟發掘的近千個頭骨標本,隨史語所其他器物開始一起搬遷,由南京而長沙而昆明,後存四川南溪李莊;在抗戰勝利後又搬回南京,最後運往臺灣。經過如此的搬遷折騰,這批標本受到很大損失。據說在臺灣最後整理時,頭骨完整可供測量者僅餘三百九十八個。...
View Article中央研究院「吃人事件」(下)
上篇:中央研究院「吃人事件」(上) 作者:岳南 就在傅斯年奔赴李莊之時,國民政府內政部向四川省政府拍發電報,其中有「前方在抗戰,後方搗亂」等語,下令省政府與宜賓專署配合當地政府和駐軍整治李莊的社會秩序,讓內地遷來的各學術機構、學校有個安靜的工作、學習環境,同時穩定抗日後方的局勢云云。...
View Article學生該有學生樣?那些日治時期臺灣學生穿過的制服
作者:彭威翔 ▎插畫:芳安 制服的出現與演變 文學作家鍾肇政曾提到,日本時代就讀淡江中學時,每當身穿制服走在家鄉街頭時,心裡的那一股得意之情令他難以忘懷。這種對制服的強烈印象,源自於日本在 1895 年統治臺灣後,所引入的西方國家的學校制服制度。...
View Article從絕育手術到大規模安樂死,一場納粹以消滅遺傳「缺陷」為名進行的種族屠殺
作者: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譯者:莊安祺 生物學家弗利茲・蘭茲(Fritz Lenz)曾說,納粹主義就是「應用生物學」。 1933 年春,穆勒開始在柏林威廉大帝研究所的工作,他眼看著納粹的「應用生物學」啟動。那年一月,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黨魁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德國國會三月通過授權法(Enabling...
View Article蔣中正曾經十分尊重黨內前輩胡漢民,為何兩人最終卻鬧到翻臉決裂?
1931 年的「九一八事變」可說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廣大的東三省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全部被日軍攻佔,甚至被日本成立了個「滿洲國」,以溥儀為臨時執政(後又被立為皇帝)。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多事之秋,內有中共盤據江西的戰禍、長江發大水等災情,數以千萬的災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View Article在沒有麻醉、止血的時代,外科醫師動手術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快」!
我的朋友曾經因為美國影集《The Knick》裡的場景,驚訝地說不出話來,不知道劇中情況是否是真實的,不禁詢問了我對於劇情相關意見。 影集的男主角克里夫歐文(Clive Owen)在替產婦做剖腹手術時,不斷要求自己在 100 秒鐘內能夠完成工作,結果在一陣慌亂中,因為無法在助手幫忙下控制出血的情況,讓患者死在手術檯上。 《The Knick》劇照(Source)...
View Article「展」與「被展」──從日治時期到戰後藝壇,美術展覽會與臺灣藝術家們的故事
作者:許伯瑜 1927 年,在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鹽月桃甫與木下靜涯等日籍畫家、教師與民間美術愛好者的推動下,促使臺灣教育會開辦了臺灣的美術展覽會(臺展),高舉著「提高島內美術水準」的大旗,在為臺灣總督府宣揚文化與教育政策的同時,也為臺灣美術史掀起了另一段篇章。 一、臺展、府展與殖民地的想像 臺灣美術教育與臺展的初創...
View Article「美國史上最惡名昭彰、最悲劇性的法案」──十九世紀的《排華法案》與驅逐運動的恐怖時代
作者: 張純如 ▎譯者: 陳榮彬 1881 年二月,美國國會內部有一場激烈爭論正如火如荼進行著:向來以反華態度著稱的加州參議員約翰.米勒(John F. Miller)提出一部法案,要讓華人在未來二十年內都不能移民美國。在立法意旨上,他的論述充滿各種對於華人的嘲諷與厭惡,如今讀起來反而像是在讚揚中國人勤奮的工作精神,承認他們對美國西部的建設有偉大貢獻,只是語氣不太甘願。 約翰.米勒(John...
View Article為什麼拉鍊沒拉會叫做「石門水庫沒關」?
不論你是男生還是女生,一旦有人提醒你褲襠拉鍊沒拉都是很尷尬的問題。而在臺灣,常常會用「石門水庫」來代表沒有拉上的拉鍊,但是大家知道為什麼拉鍊會用石門水庫來形容嗎? 據說原因是在 1960...
View Article中原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為何又陷入「寧粵分裂」?
前文:蔣中正曾十分尊敬亦師亦友的胡漢民,但兩人為何最終翻臉決裂呢? 1930 年 10 月,中原大戰結束後,混亂的局面終於逐漸穩定。...
View Article不合時宜的提問,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歷史感?──《歷史的運用與濫用》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著,鄭佩嵐譯,《歷史的運用與濫用》,臺北:麥田出版,2018。 相較於過去十到二十年,我們身處的時代變動得太快,萬事萬物猶如失去了預測的可能性。過去的經驗似乎無法給予現在的我們任何指引,「以史為鑑」這句話也失去了箴言的力量。那麼,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歷史嗎?或者說歷史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View Article寺廟和神社的拜觀費應不應該課稅?三十年前,一場京都寺院們的罷工抗爭
作者:井上章一 ▎譯者:王華懋 寺院的拜觀費,相當於宗教上的捐獻,因此不必課稅,這個邏輯我難以苟同,應該也有不少讀者和我有相同的想法。貼出價目表,明目張膽斂來的收入,怎麼可能是宗教捐獻?京都市的財務單位也這麼認為,所以他們曾試圖以地方稅的名目,對拜觀費課稅。 一開始是 1956 年推出的「文化觀光設施稅(文觀稅)」。因為在不久前,有愈來愈多的寺院開始收取拜觀費,因此相關單位也才會注意到這筆收入。...
View Article醫者杜聰明:暗殺袁世凱的醫學生,臺灣史上第一位醫學博士的奮鬥旅程
1913 年 2 月 12 日,大清帝國最後一任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奉隆裕皇太后頒布了《清室退位詔書》,詔書中除了宣布退去帝位,更表明了袁世凱將成為北方政權的合法繼承人。原先以為中國終於可以擺脫長達數千年的帝制,殊不知,掌握實權後的袁世凱卻想方設法地重回帝制。...
View Article「頃刻金甑相傾碎,霎時身體若籠篩」──從詩歌看道光年間的臺灣古地震
1848 年彰化大地震的當下,是怎麼樣的情境? 如今科技發達,地震過後經常可以透過各地的監視器了解地震時的情境,而在 ptt 八卦版、臉書或是其它社群軟體上,也經常可以「即時」的得知地震發生的資訊。甚至,說不定依靠這些資訊都能做得出等震度圖或是大略定出震央了呢! 不過,如果我們回到將近兩百年前的時代,那時的地震又是怎麼樣的呢?...
View Article明清小說也有黑色幽默?從《醒世姻緣傳》一窺人性的貪與惡
從小說看人性的惡 晚明是個商品經濟發達、傳統儒家觀念鬆動的時代。然而當既有的倫理走向崩壞,人性的惡走到極端,會是什麼樣的景況?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的劉瓊云副研究員,透過《醒世姻緣傳》帶領我們一窺小人物的貪與惡,是如何涓滴成河,在家庭生活中發酵。 《醒世姻緣傳》前情提要...
View Article【非普通三國】三國最煞氣的座騎──赤兔馬
中國歷史最受矚目也最為人所熟知的三國時代,後世會給予諸多過度的想像。那是自不待言,不管是道聽塗說還是穿鑿附會,經由千年的醞釀沉澱後,大眾對於三國人物的浪漫期待,便在小說《三國演義》裡得到了充分的實現。...
View Article今天中午吃什麼?──臺灣的校園營養午餐發展史
作者:王文昕 提到學校午餐,你會先聯想到什麼呢?與同學一起搬運的營養午餐餐桶、還是從蒸飯箱取出的熱騰騰便當?臺灣學校午餐發展,其實與社會變遷、飲食習慣變化密切相關,型構出不同時代人們獨特的校園午餐記憶。 美援時代:麵包與牛奶的回憶 最早的學校供餐,源自 1850...
View Article回顧現代日本醫學的進展,其實「女醫師」的貢獻不可小覷?
前陣子日本爆出東京醫科大學在入學考試時,將女生的成績一律扣分,好讓女生在該年錄取生中的比例佔三成以下。這種醜聞當然被罵死了。更別說這是在調查文科省高官子女走後門入學的事情中發現的,真是醜上加醜。 東京医大、女子受験生を一律減点…合格者数抑制 DQ 地球圖輯隊:刻意打低女考生分數 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的醜聞風波 轉角國際:「女學生全部扣分!」東京醫大的性別歧視入學考...
View Article